第250章 张居正革新
“歷朝歷代变法,张居正革新。』
“明朝中叶以来,兼併土地的情况愈发严重。
突出的表现是宗室,士绅,勛戚,宦官利用独属於他们的特权,以投献,
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
当时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隱佔。'
而且这些以地方士绅为主体的地主阶级,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朝廷收入。
皇亲国戚与勛贵集团,还有士绅阶级大地主们,疯狂地掠夺土地,导致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
当时有著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將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以及为田追租未足怪,尽將官田作民卖,富家得田民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的歌谣。』
农民的產出,甚至都不够缴纳税赋的。'
“除此之外,明中期后,政府的財政危机逐渐加重。』
洪武年间,年入粮食三千万石左右。'
『可到了嘉靖朝时期,就已经降低到了两千万石的水平。』
其继续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
赵清然的声音传来。
“还是那句话,农耕时代里,最重要的生產资料就是土地。”
“这一点,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全都明白。”
“所以,为了弄到田地是不择手段。“
他继续说道“权贵们有权势在手,有的是办法將百姓们手中的田地,弄到自己家族手里来。”
“百姓的田地少了,缴纳的赋税自然也会隨之减少。”
“因为权贵们不缴纳赋税,所以土地兼併,兼併的还有朝廷的赋税。”
“这也是为何,朝廷收入会逐年降低的缘由所在。
洪武时空。
老朱就是站在那儿,眯著眼睛没说话。
可四周的人都知道,皇帝心里肯定是在琢磨。
琢磨什么?
当然是琢磨如何杀人!
以老朱的性子,仙长提到的那些权贵,都得上他的小本本。
永乐时空。
朱棣此时的动作神情,与老朱有些类似,或者说是他在模仿老朱。
这父子俩,对待权贵的態度都差不多。
用是肯定要用的,不过用的同时也要限制,外加打压乃至於除掉,更新换代。
天幕继续播放。
“针对当时的各种弊端,张居正明確指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五条。』
宗室骄恣,庶官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財用大匱。
『直白翻译就是,宗室不行,官不行,吏不行,兵不行,外加朝廷没钱。』
针对这些情况,张居正在万历元年,开始执行全面革新。
张居正认为致理之遣,莫急於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
明確把核吏治当作安民治理的前提。
“很明显,张居正跟范仲淹一样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穿了革新变法的先决条件。”
整顿好了吏治,新法才能真正的推动下去。
张居正从一开始就围绕主课吏职,信赏罚,一號令等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整顿。』
振举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稜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的颓风。'
张居正於万历元年创设並颁行考成法,考成法的精神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考成法,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簿,分別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註,交內阁查考。'
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簿,月终註销。'
抚按稽迟者,部院举之。部院容隱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不觉察,则阁臣举之。月有考,岁有稽。误者抵罪,使每件公事落到实处。』
赵清然点评“这就是政绩考核。”“
“无论是官还是吏,都要接受政绩考核。”
“成绩好的升,成绩差的降,有罪的直接处置。”
“有了鞭策与动力,效率自然大幅度提升。”
“可以说,歷朝歷代的变法,一直到张居正这儿,才算是真正弄明白了,变法的前提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
此言一出,诸天万界立志变法革新的,全都齐刷刷的认真记录下来。
洪武时空。
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老朱,终於是笑著说道“考成法,好的很。”
“老大,记下来。”
朱標自然是没有二话,当即就应下。
永乐时空。
朱棣明显比老朱更加激进。
他乾脆瞩咐“老大,立刻在全国推广。』
换做以往,太子朱高炽必然是要言语几句,
什么需要跟重臣们商议一二,什么需要慎重考虑,逐条理解適用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