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行不耽搁,饭都没吃,就从村子里出去了。
路上可以看到修路的人,他们挑选平缓的路势,挡路的树木都被他们砍掉了。
他们除掉杂草,搬来了大块的石头作为基石,再用小碎石填充缝隙,平整路面,確保官道四平八稳,便於人和马车通行。
此外,官道两边还在挖沟渠,以便下雨时好泄水。
这路才开始修没多久,说是要在今年秋季,麦子收穫之前,必须把这条路连通上宜都城前的官道。
其实村子离宜都大约就四五十里的样子,只是小路难走很多,才会耽搁时间。
如果修好了路,骑马约莫一天就能走到了。
此时路还没修好,但路上雪化了,走了两天,庄行就看到了宜都的城门。
芸苓这还是第一次来宜都,她抬头望著那青石垒起来的城墙,微微发愣。
运河边,人来人往,人声鼎沸。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大大小小的船只,从青色的江面上驶过去,宜都繁荣依旧。
人实在太多,进了城,庄行就下马,牵著乌走了。
他们直奔官府而去,庄行將老道人託付给他的信件,交给了知府。
芸苓则是带著她的笔记,去把麦苗的生长情况,与春耕的情况一起找人记录下来。
知府坐在案堂前,將信封拆开,仔仔细细地阅读,神色凝重。
“我知晓了。”知府抬头说,“我这就去召集兵马,让他们运粮去接济灾民。”
“就让他们安顿在芒谷村吧,待到官道修建好了,那里也可成为交通要道,那附近挨著松江分河,土质肥沃,正是缺人力的时候,让他们在那里安顿下来,也好分担些农事。“
“那此事就交於知府大人了。”庄行说。
“分內之事。”知府说。
庄行將信送到后,去芸苓那边看了看,她还在忙,一时半会好像抽不出身来,於是他说过之后,就一个人出去,到燕槐安的住所去。
他走过小巷,来到那间小院子里,不见人影,原来压在桌上的醃鱼,却也不见了,不知道是被燕槐安吃了,还是被主人家收走了。
这屋里倒是不惹尘埃,要么还有人在住,要么是有人在打扫。
他出门,扣响了门,找邻居街坊问了一番,也没有打听出一个所以然来。
燕槐安住在这里的时候,与附近的人好像没有一点交流,附近的人,只知道那里住有人,却不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庄行一路打听,竟也找到了那院子的主人家。
主人家和那院子在一条街,是一位长了皱纹的妇女。
庄行一问,知道燕槐安没有找她退房,便想著再等等,留了一封信在那屋內。
之后,他又想起来一件事,他入冬时候定做的靴子还没有去取。
那时候走的太匆忙了,没有时间回来取那双靴子,也没有托人帮他去取。
他连定金都没有交,他鞋子的尺寸,怕是店家很难再找人卖出去。
都过去了两三月,店家说不定会觉得被人要了,以后再不接外人的订单,又或者从此以后,要找人收取定金。
他自觉惭愧,不管那双靴子还在不在店里,总归是要回去看看。
若是还在,他应当把那靴子买走,若是不在了,也该回去道个歉。
一路来到那巷子里的无名店铺,他推开门,找到了当时为他量尺寸的夫妻。
“两位还认得我吗?”庄行问。
夫妻俩对视一眼,似乎是因为庄行来时,穿著道衣,让人印象深刻,即便过去了好些天,两人都还记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