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戏班!
十月底,农历初二。
广武县、下辖河口镇。
镇子南边的戏台子,已经连唱了两天大戏,今天是最后一场。
戏班是从童关过来的,唱的是本地秦腔、也就是梆子戏。今天唱的是家喻户晓的《五典坡》。
从早上开始,镇上的人便端起小板凳,赶来戏台。
上午十点,戏台下面或坐、或站,聚集了好几百人,一边看戏,一边嗑瓜子。
一阵密集的锣鼓声和二胡的音调之后,穿著戏服的角儿登台。
人群爆发出热烈的鼓掌声,接著便听见王宝釧打扮的角儿,开始吟唱。
“老爹爹莫要那样讲,有平贵儿不要状元郎。有几辈古人对父讲,老爹爹耐烦听心上。姜子牙钓鱼渭河上,孔夫子陈州曾绝粮……”
唱词通俗易懂,王宝釧的腔调十足,再加上戏曲里发生的地点就在秦省大地上,顿时引来不少喝彩。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也能看见,便把自家孩子举起来。
孩子看了一阵,觉得没滚铁环、玩泥巴有趣,嚷嚷著要下来。
当爹的便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一边玩去。
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叮嘱道:“把孩子看紧了,別让他乱跑。”
当爹的往旁边一瞧,懟道:“碍你事了?”
猫子一边嗑瓜子,一边道:“人那么多,跑丟了怎么办?”
“誒,你这人是不是没趣?我家就住这边,能跑哪里去?你什么人啊?”
“我谁也不是。”
猫子懒得搭理,他退出人群,趁著对方没注意,一把抓住刚要往外跑的男孩:“滚回去,敢跑,打断你的腿。”
男孩被他嚇著了,倒退几步,紧紧抱住他爹的裤腿。
猫子挤到侧边,挨著一个抽旱菸的大爷,大声问道:“大爷,这戏班子啥时候来的?”
“前天。”
大爷看都没看他,一直盯著台上的王宝釧,咧嘴笑著。
他嘀咕道:“生旦净末丑,我就喜欢这大青衣。”
“嗯,我也喜欢。”猫子点头,又问:“这个戏班子几个人啊?”
“算上登台的,一共八个人。”大爷眼睛还是没离开王宝釧。
“不就五个人吗?两个唱戏的,还有三个人是拉二胡、吹嗩吶和敲枣木梆子的。”
“你知道个啥,管他几个人,唱的好听就行唄。”
“那到底是几个人啊?”
“八个,八个!”大爷瞪了他一眼:“滚一边去,別打扰我看王宝釧。”
“好咧。”猫子笑嘻嘻走开。
他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专门找那些看的如痴如醉的老大爷,一番打听后,確定这个戏班加上班主,一共八个人,確实是从童关那边过来的。
猫子跑到外围,躲在一棵大树后面,拿出对讲机,对嘴讲道:“头儿,打听清楚了,人是前天来的,一共八个人,开了两台车,一台小货车,一台麵包车。
这会儿唱戏和拉曲儿的就五个人,还有三个人不知道在哪。”
片刻后,对讲机里传来声音:“老姚和小齐去盯他们的车,看车里有没有人,注意,別让他们发现了。”
“好。”姚卫华应了一声。
戏台的后面,一群半大的孩子在玩著泥巴,旁边不远搭著一个竹棚子,棚子外面垂著塑料布,里面应该是存放东西的地方。
外面停著一辆小货车和一台麵包车,车尾都是对著棚子的。
站在电线桿旁边的姚卫华,穿著一件蓝色的外套,竖著领子,天气不冷,头上还戴著一个毛线帽子。
这么一瞧,就不是一个正经人。
他向远处的齐斌点了点头,左看看右看看,摸到了麵包车旁边。
他往车窗里瞧了两眼,看不见里面的情况。
窗户里面掛著米白色的布帘子,遮挡的严严实实。
姚卫华绕过车头,从挡风玻璃往里面瞅,驾驶席后面照样掛著布帘子。
他试著推开侧边的车门,拉不开。
於是他向左右看了看,绕到小货车旁边。
半掛的小货车上面拉著军绿色的防水布,车尾对著棚屋,根本瞧不见。
姚卫华想掀开棚屋前的帘子看看,突然从里面走出来一个汉子。
“干啥的?”
“不好意思,走错地方了。”
对方虎视眈眈,拿眼狠狠瞪著姚卫华:“白日鬼啊你?”
『白日鬼』是白天闯空门的意思,也就是贼。
姚卫华点头哈腰道:“哥,真走错了,我以为这是厕所,尿急,尿急。”
汉子不由他分说,伸手抓住他的衣领。
“妈的,明明是偷儿,忽悠老子,老子今天非要干你。”
远处的齐斌忍不住要过来,姚卫华连忙给他递了一个眼神,叫他不要轻举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