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你觉得天下,真的有那么多海瑞吗
佟国维一听乾熙帝吩咐梁九功去找太子,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现在的乾熙帝,已经这么信任太子了吗?
父子俩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佟国维毕竟是老臣,心里明镜似的—太子能得皇上这般的信任,说明太子的位置稳固得很。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
等皇上年纪再大些,对太子的信任,怕是会越来越少。
到了最后,说不定就会变成……
不过十分钟左右的功夫,沈叶就来到了四知书屋。
梁九功来找他的时候,沈叶正陪着皇太后打牌呢。
他实在是没想到,乾熙帝会在这种时候召见他。
以往,梁九功对于乾熙帝为什么找他,多少会透露一点儿口风,可这次,却只是提了佟国维和隆科多等几个人名。
看来,连梁九功也不知道内情。
连梁九功这种经常在乾熙帝身边伺候的人都不知道,那这事儿肯定不小。
沈叶隐隐觉得不是什么好事,但皇上召见,他不得不来。
行完礼,乾熙帝开门见山道:“太子,朕这里有一份奏疏,你看看。”
见乾熙帝脸色阴沉,沈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己从索额图那里得到了效忠信的事儿被乾熙帝知道了。
要不然的话,乾熙帝对自己不至于如此的冷眉横目。
可是,当奏折被梁九功递过来,沈叶才发现自己猜错了。
这不是弹劾自己的奏疏,而是一份“天下第一奏疏”。
这奏疏表面上弹劾了乾熙帝,但是里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冲着他来的——
什么开银行与民争利!
什么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什么包庇下属,干扰京察……
沈叶从惊讶中慢慢冷静下来,他把手里的奏疏往地上一放:“父皇,儿臣觉得,这所谓的‘天下第一奏疏’,纯粹是哗众取宠。”
“这人想学海瑞,可是又没有海瑞那份刚直。”
“更可悲的是,他遇到的人不是嘉靖皇帝,而是父皇您,所以他这心思,注定要落空。”
“儿臣觉得,像这种人呢,越是搭理他,他越是来劲。”
乾熙帝对沈叶的评价挺满意,但语气还是淡淡的:“他是没有海瑞的刚直,可到底学了海瑞的做法。”
“他已经备好了棺材,还把自己上书的底稿给不少同僚、同年都看了。”
“按照步军统领衙门的禀告,现在知道了这份奏疏的人已经不少了!”
乾熙帝看似只是陈述事实,没表态。
但沈叶却知道,乾熙帝这是在告诉他:这事儿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单纯地去捂盖子是不行了。
必须得想办法,把它给解决了。
沈叶脑筋一转,就问乾熙帝道:“父皇,佟大学士是什么意见?”
既然我不想说,那就先问一下其他人的意见。
比如佟国维,他就是一个不错的挡箭牌。
佟国维没想到太子先点他的名,顿了顿说:“太子爷,微臣原本想着先把事情压下去。”
“可是隆科多来报,这个甄演不仅在家里给自己备好了棺材,还把事情散布得沸沸扬扬,实在可恶。”
“这个甄演,真是该死。”
佟国维听着是说了不少,但是仔细一琢磨,却是什么实质内容都没有说。
沈叶一边在心里暗骂佟国维老滑头,一边拿他没办法。
他的目光随即又落在了隆科多的身上,笑着问:“父皇,佟相的意见既然不行,那隆科多可有什么好办法?”
隆科多面不改色,恭敬回话:“太子爷,臣已经派人包围了甄演的家。”
“那些看到过甄演奏疏的人,臣也派人进行了跟踪,随时都能采取行动。”
隆科多不愧是佟国维的好儿子,他这番话说得,同样是滴水不漏。
听着干了不少事儿,可具体怎么办,还是啥也没有说。
朝堂之上,真是没有一个傻子。
有利益争破头皮,有责任推诿扯皮,这帮孙子真是把这句话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沈叶一边琢磨着甄演启奏的内容,一边回想嘉靖皇帝对付海瑞的做法—
让海瑞认错!
召集六部九卿和海瑞辩论!
最终因为辩不倒海瑞,只好把海瑞关押起来,直到自己死了之后,才让人将他放出来。
那乾熙帝想怎么做?
他自诩圣君,自忖自己比嘉靖皇帝要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