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青禾神
王希拱手道:“先生请讲。”
“帮我取一样东西。”货郎颔首。
取东西……
王希眉头微扬。
之前为换武功秘籍,给货郎取来剪纸与扫帚,这次又是要取什么?
便听货郎又道:“这次要取之物不太容易得手,是一口麻袋。”
王希眼神顿时一凛。
他心中已有预感,对方所说的麻袋,多半就是前两天在毛鲤村上空看到的那邪异之物!
货郎悠悠道:
“早年乡间有农家子,以竹竿系麻袋为网,终日于田间捕蝗护稻,乡邻皆赞其勤。然蝗灾骤至时,童子惊惶奔逃,失足坠沟而亡。”
“因忧心老母田亩绝收,恐将饿死,其魂魄执念不散,竟附于生前捕蝗麻袋,渐成物怪。每逢苗初、稻熟时节便显形护田,乡人敬畏,称之为‘青禾神’。”
“《玄君游》有言:夜阑之际,田垄间辄现一物,首尾莫辨,跳跃而行,踏地有声。农人谓之‘青禾神’,言其常为耕者驱蝗辟邪。此神一现,则魍魉敛迹,不复游荡于阡陌之间。”
“怎奈世道崩坏,青禾神目击人间悲苦过甚,终致哀极成妖——毛鲤村蝗祸,正是祂癫狂所致。”
随着货郎的讲述,王希这才明白那口破麻袋的来历。
心底也是惊诧。
竟然是一尊民间俗神所化的妖!
灾祸……
就是这么来的。
王希又向货郎打听了一下那所谓的《玄君游》,他前世今生都没听过,猜测是这玄妙界独有的典籍。
果不其然。
货郎解释说,那是一本记载了诸多俗神与妖精鬼怪的游记,作者名为陈玄,字三愿,早已在百年前得道飞升。
留下的《玄君游》,成了诸多修士、大修士们可望而不可求的经典。
“先生,那毛鲤村百余村民皆化作蝗怪,我势单力薄,又怎取得来青禾神依附之物?”
王希叹息道。
“此事怕是九死一生!”
当然,这只是托辞。
他以金框五星的实力,哪怕干不过所谓青禾神,也有自信和把握去毛鲤村走一遭,安然脱身。
“小哥莫担心。”货郎老神在在。“我还为你寻了帮手,明日卯时,镇南牌坊处汇合即可。”
他提醒道:“青禾神本无直接伤人的本事,妖化后,祂却能将人转为蝗,只需注意别被它套中便可无虞。”
“另,祂仅以麻袋显现,那根竹竿才是本体,必然藏匿于毛鲤村中……找到竹竿,就能让其强行归位,不再动弹。”
“我晓得了。”
王希点点头。
这时,货郎笑呵呵道:“小哥若能办成此事,取回麻袋,不仅是为青苇镇除一大害,更是积下莫大阴德……他日若不幸撞见阴司鬼差,凭这份功德,他们也得对你礼让三分,不敢造次。”
王希微愣。
他作为华夏子孙,其实对传统文化也有所涉猎。
所谓「阴德」,便是“暗中行善,不求显名”,所为来世报。
至于「阳德」,则是“公开行善,彰显善行”,所为现世报。
但不论阴德阳德,都属于行善积德。
前世只当是虚无缥缈之说,岂料在这玄妙界中,竟真有其事——善功如星火可察,恶业似墨痕难消。举手投足间,因果自现,报应分明。
“除此外……”货郎看向青年。“作为酬劳,我将送小哥一桩机缘。”
“机缘?”
王希心头一跳。
货郎点头,却神神秘秘:“事成之后再说,容我暂且保密。”
不会是还没想好吧……
王希暗暗腹诽。
…
…
翌日卯时,天蒙蒙亮。
日出东方,兔子出窝觅食,古人以兔代指月亮,便有了“卯兔”之说。
这也是生肖由来之一。
王希依旧一袭黑长褂,空手来到了青苇镇南的牌坊边。
等待片刻。
他便看到一行人从镇中由远及近。
脸上表情愈发惊讶。
货郎为他寻的帮手,正是那戏班子!
班主梅言溪带人走近,看到牌坊石柱旁伫立的黑长褂青年,也是很诧异。
他当即微笑抱拳:“王公子!”
身后跟着的武生罗渠、旦江小兰、丑角赵蛤蟆和琴师哑叔四人,也都齐齐朝王希行礼道好。
“梅班主。”王希回礼。“各位。”
“可是货郎先生所托?”
“正是。”梅言溪颔首。“原本打算登门拜访,与公子吃茶讨教,不料邻村竟发生邪事,那神秘货郎寻到了我……”
他简单解释一番。
王希点头。
他注意到,梅言溪卸下妆容后,是一位白白净净、温文尔雅的男子,身着青褂,背上是两截可拼接的红缨枪。
至于其余四人,也都背负兵器——非是戏台上那未开刃的道具,而是真家伙。
“事不宜迟,我等便出发吧。”
王希结束了寒暄,道。
众人颔首,梅班主上前与王希同行,其余戏班成员紧随其后。
一行人都是武功高手,脚步很快,几个呼吸就窜到了远处。
路上,梅言溪见王希两手空空,不由疑惑:“公子没拿兵器?”
“我更擅拳脚。”王希找了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