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32章 连上四疏(抱歉,定时错了)

第432章 连上四疏(抱歉,定时错了)

苏泽紧接着又再次上疏。

《请教育专务大臣兼领卫生福利事务疏》

苏泽援引明初的惠民药局制度,对大明的福利制度现状提出批评。

“惠民药局三十七府缺医,养济院虚占田亩九万亩而鳏寡饿毙。”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设置的官府体系中,养济院负责收养孤儿,惠民药局提供廉价药材,这两个部门都有专门的官田,用来支撑这个两个部门的运转。

但是在明代中期以来,朝廷出现一种“节流”思潮,开始大规模出售官田。

结果是虽然缓解了财政紧张,但是杀鸡取卵的行为,让后世的地方官府几近破产。

地方官府破产,最先砍的就是养济院惠民药局这类的机构。

这两个太祖亲设的机构,在嘉靖朝就已经形同虚设了。

朝廷上下自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苏泽虽然抨击这个现象,但是他明白地方官府没钱是事实。

苏泽提出,在开征商税的地区,重设养济院和惠民药局,让商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然后苏泽又写道:

“《周礼》设疾医掌万民之疾疠,汉制遣大医巡行郡国。今大明亿兆黎庶,竟无堂司专恤!”

地方上不关注民生,朝廷的顶层设计还是有问题!

堂堂大明,竟然没有专司万民福祉的衙门。

比如惠民药局,上级没有对接的官署,朝廷也没有专门考核管理衙门,如果仅仅是复设,那药局也缺乏管理,最后也会浪费朝廷的税收。

所以苏泽提出,请教育专务大臣殷士儋再辛苦一下,兼领卫生福利事务。

这份奏疏皇帝和内阁自然不会阻拦。

苏泽连续几份奏疏,讨论的都是民生的事务。

引起争议的抬升阁权的奏疏,是被皇帝直接通过的。

六科被内阁用考成法约束着,都察院坐镇海瑞,言官还没反应过来,奏疏就已经通过了。

既然皇帝都不反对,外朝也没能掀起风浪。

然后就是保生医局抗疫成功,京师欢腾,大家也就忘记这茬子事情了。

奇迹般的,通政司没有遭遇奏疏轰炸!

通政使李一元心情大好,又觉得自己过于神神叨叨,命人将撕掉的“今日无事”重新装裱起来。

就在通政使李一元欣赏自己的墨宝的时候,经历官徐叔礼又带来了一些奏疏。

“有什么重要的奏疏吗?”

“今日有殷阁老的推辞奏疏。”

“哦,那就是走个程序,直接递送入宫吧。”

苏泽请求给教务专务大臣殷士儋加一加担子,殷士儋上书请辞婉拒,这也是大明的政治惯例。

皇帝给大官的时候,都要辞让一番,这属于公文程序。

殷士儋就是上书说一下自己“能力不行,事务繁忙”,请求皇帝“另请高明”。

皇帝则安慰一下,下旨称赞一下殷士儋,让“爱卿加一加担子”。

这种流程李一元见得多了。

就在这个时候,徐叔礼见到了李一元桌子上的“今日无事”四个字,他心中咯噔了一下,张了张嘴但是很快又闭上了。

李一元看向徐叔礼道:

“还有何事,为何吞吞吐吐的?”

徐叔礼连忙说道:

“通政使大人,刚刚卑职来送奏疏的时候,苏通议来找过卑职几次。”

听到苏泽的名字,李一元全身一颤,他连忙说道:

“苏通议找你干嘛?”

徐叔礼说道:

“苏通议询问殷阁老的奏疏什么时候送过来,还说等殷阁老的奏疏送到,要让他过目。”

李一元涌起了不祥预感,他问道:

“然后呢?你送给苏通议了吗?”

徐叔礼说道:

“送了,在送给通政使之前,已经给苏通议过目了。”

“他怎么说?”

“苏通议没说什么,只是看完奏疏就交还给属下了,还让属下尽快送到通政使大人这边。”

李一元也开始思考起来,苏泽到底是在干什么?

为什么要等殷士儋的奏疏?

这明明就是一份形式上的奏疏,难道苏泽和殷士儋有什么密约?

李一元又一次拿起了殷士儋的奏疏,这还是一份很标准的辞让奏疏,内容就是说自己能力不足,公务繁忙,无法兼此重任。

这种奏疏值得苏泽亲自过问?

李一元想不明白,但是他也不可能过去询问苏泽,只好说道:

“那就快将这份奏疏送入宫中吧。”

徐叔礼应下,带着殷士儋入宫。

李一元看着自己刚刚裱糊起来的字,心中的不祥预感越来越强烈,苏泽不会又要搞事吧?

李一元的预感确实没错。

次日,就在殷士儋上书辞让的时候,苏泽又上一疏。

这已经是苏泽本月的第四份奏疏了。

《请重设中书门下五房奏议》

看到这份奏疏,李一元全身一颤,明白什么叫“大的要来了”!

他也明白了,为什么苏泽要关心殷士儋的奏疏什么时候送上去。

苏泽在奏疏上中写道:

“臣观今之朝政,国事日繁。前蒙陛下圣明,准臣所请,暂将七品以下铨选、六部九卿庶务委之内阁。”

“此诚审时度势之良举,内阁诸公夙夜匪懈,勉力为之。”

“然内阁虽总百揆,然非专设机构,实难以精专掌理如许细务。譬如前番牛痘接种、保生医局之设、皇家医学院之迁,乃至惠民药局、养济院之议复,事涉民生福祉、吏员调度、财用核计,头绪纷繁。”

“纵阁臣殚精竭虑,亦恐有鞭长莫及、顾此失彼之虞。长此以往,非唯阁臣心力交瘁,更恐政务推演迟滞,有负圣恩所托。”

“臣考之旧制,唐、宋之时,有中书门下之设,其下设五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礼房、刑房,分理庶务,为宰辅之臂膀,规制井然,效率卓著。”

“此非夺权,实为增其臂助,使之得以提纲挈领,专精于军国大政之谋议、决策。”

“伏乞陛下,重设中书门下五房制度,分阁臣之劳,通上下之情,育实务之才!”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同时穿越从尊者大帝开始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猎魔人:基里曼大师拒绝女术士 县令起步,我在仙朝当天官 华娱从流星花园开始 开门啊老乡,自己人 权游:我多斯拉克,不是蛮人 全民修仙:从初级制符师开始 全球影帝:我拍戏就是为了杀青! 从听云轩开始说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