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有点慌
陈家志看到了卷毛,卷毛也看到了他,尽量让自己表情平静,同时内心不断告诉自己,不要畏惧,不要畏惧,这只是正常的生意,有来有往很正常。
“菜心5件,荷兰豆20斤~”
“菜心8件,荷兰豆20斤。”
“菜心3件,荷兰豆20斤。”
很快身边就响起了高喊的报单声,卷毛便也喊道:“菜心15件,荷兰豆80斤!”
这一瞬间,他能感觉到周围诧异的目光,不由挺了挺胸膛,他的订单量还是很大。
大就对了,他茅总也不是白混的!
集中喊价报单,这样的买卖场景一般很少见。
在批发市场,大多数时候都是卖家默默等待,买家陆续上门,很少有这么集中的时候。
但陈家志却习惯了这样的交易,即使是李才、陈正旭、薛军也都习惯了。
“荷兰豆单个最多20斤,多了不卖。”陈家志目光对着卷毛,“菜心管够。”
每天采摘量只有300多斤,真要放开卖,按现在的市场紧缺程度,一两个客户就能给他吃下。
所以陈家志限制了购买数量,同时提高了单价。
如今荷兰豆4.5元/斤,比供港价低5毛。
同价格情况下,一次性拿货更多,他也没理由不卖给卷毛。
至于他卖给谁,陈家志管不了,也不是什么钱都非赚不可。
卷毛在弄懂后,微微点头,也是讽刺,他要辛勤跑腿才能拉来客户,如今这些客户又在这里等着点名,他也一样,仿佛又变成了那个小喽啰。
好在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他心里也没多难受,只是感慨,陈菜农还是那个陈菜农,生意做得好只是他的一面,种菜才是他的底色。
报了价后,陈家志按照车辆的前后顺序开始指挥装菜,四个人分工干活很轻松。
标准的采收,统一的包装,让整个过程显得很有序。
客户们享受了这样高质的服务后,也没人能挑刺,唯一不爽的是塑料筐的押金。
但迫于供需形势压力,来此采购的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要么退回塑料筐拿押金,要么要菜筐不要押金。
其实陈家志更倾向于拿筐退钱,但每一天卖完菜清点塑料筐,数量仍在以个位数的速度减少,能承受得起20元一个塑料筐的人还不少。
连续送走了几波客户后,56号档口终于消停了些。
“生意太好了!”薛军站在车上,看着护栏,眼睛来回扫了扫,“整个市场都没几家比我们生意好。”
陈正旭笑道:“我这两天买菜发现了,全市场就我们有荷兰豆,有硬性需求的只能到我们这来买,生意肯定好。”
“但其实菜心也不错,需求量很稳定。”李才说道:“荷兰豆价格太高了之后,需求量也是在大幅下滑的。
如果最开始囤的那批荷兰豆卖现在的价格,可能一天卖两千斤都难。”
每斤四块五的荷兰豆,比肉价都贵,三人何曾见识过价格如此高的蔬菜。
普通老百姓哪里消费得起?
最终大多数都是进了高档的餐饮酒店,或者少数富人家庭。
闲下来时,几人都会在一起琢磨市场,陈家志也乐于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会分享自己的小窍门,让三人迅速适应自己的角色。
只是这样的机会不多,因为大多数时候是不得闲的。
一支烟只抽了一半,就有新的客户来了,便又开始忙碌。
老吴站在33号档口外,档口里的工人在熟练的腾换蔬菜,迫于那声‘下次再买你的菜老子就是狗’,老吴到现在还坚持没去56号档口露脸。
但,眼前熟悉的菜筐……
“茅总,你屈服了?”
卷毛回过头,只见本市场另一个配送竞争对手不可思议的盯着他。
“没什么屈不屈服,都是生意。”卷毛只能佯装平静:“今天要多少菜?”
老吴瞪大了眼:“你拿他的菜,转手又卖给我?!”
卷毛走了两步,挡住了老吴打量塑料筐的视线,“你在他那里买,和在我这里买,价格是一样的,我还可以给你抹零。”
“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老吴喃喃说道:“这样你不是亏了吗?”
“我还有其它菜,搭配着卖。”卷毛指了指琳琅满目的档口,他心里想着稳定,稳定是把双刃剑,现在只是刀口向内。
“我服你了!”
老吴叹了口气,想着曾经在陈菜农那里连续几个月拿菜心的经历,是真踏马的稳!
他从来没见过这样做蔬菜生意的,但现在又多了一个。
“活该你赚钱!”
卷毛笑了笑,“那你是选择继续当硬骨头,站着把钱挣了,还是去……”
他没继续说,但老吴接着他的话说了,“去当狗?”
“呃……”
“哈哈,开玩笑,我都说了,我服你了。”老吴笑了笑,“你说得对,这么大的市场,生意怎么也有得做,装菜吧。”
老吴暗自松了口气,要是卷毛没了菜心,他恐怕得费些心思才能买到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