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海外战略计划&大恬恬(求月票)
燕京饭店。
沈良飞往澳洲之前,专门请老师们聚了聚。
话题聊着,聊着,就转到了他的博士论文上。
“小良,你的论文准备好了没?”
老穆日常催促道。
“我们还等着喝你的毕业酒呢。”
“快了,快了。”
提起论文,沈良再次祭出缓兵之计。
“等拍完《魔盗团》,差不多就能定稿。”
沈良原计划是08年开拍《魔盗团》,提前半年开拍,就是为了毕业论文。
博士论文和本科答辩完全不是一回事,本科毕业随便糊弄糊弄就行,硕士也能混一混。
博士毕业,那不行。
他可不想日后被网友们翻出来。
踏马的,翟天林那小子不知道害惨了多少人,沈良一个重生者,都换了个时空,还是没能逃脱他的毒害。
“你这个3d电影什么时候开机?”
这时,老何开口道。
“第一次拍,有头绪吗?”
“还行。”
沈良顺嘴谦虚了一下,如果不谦虚的话,那就是,在场的,不在场的国内摄影师、导演,没有人比他更懂3d。
好歹混过3d组。
“就是成本比较贵。”
“多贵?”
一听沈良都说贵,在场的老师们不由好奇道。
“设备贵、后期贵。”
后世3d电影大行其道,租一套3d摄影机都得几百万美刀,现在3d电影拍摄处于起步阶段,自然更贵。
一台专门改装的hdc-f950 3d摄影机,日租金5000美刀/天,而一整套需要16台机器,一天租金就是8万美金。
以一百天拍摄周期为例,摄影机的租金就要800万美金。
然后是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合作伙伴,好莱坞技术大师文森特·佩斯开发的配套摄影系统。
再算上器材,一套3d摄影机+摄影系统的使用成本是10万刀一天。
长租的话虽然有优惠,但并不多。
后期制作也很贵,因为3d系统的后期是单独的一套系统,这玩意一套是50万美元,几十套,那就是几千万美金。
虽说软件购置费用不是剧组掏。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特效公司不踏马把成本转接到用户身上?
负责《魔盗团》的后期特效公司也全是大牌。
维塔数码和工业光魔负责大部分cgi制作,巨人工作室承担动作捕捉,中影华龙特效专门组织了一个百人小组,一部分人负责场景搭建,另一部分人是跟着偷师。
1.2亿美金中的大半是用在特效开支。
拍摄资金其实只有5-6000万美金。
就这,还没算沈良的个人收入。
1000万美金+15%的票房分成,这是他的导演片酬。
沈良只象征性拿了100万美金的酬劳,剩下的900万都被他折算进了投资。
听完沈良的介绍,在场的老师们心有戚戚。
贵!
真踏马贵!
也就好莱坞能玩得转。
国内想玩,根本玩不起,人家一部电影投资都快赶上国内半年的票房产出,怎么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已是华灯初上,沈良把老师们一个个送走。
没有什么第二场。
总不能带老师们去天上人间吧?
那不合适。
咳咳。
虽然很多老师可能都去过,但别人带和学生带,那是两回事。
送走老师们,沈良没回家,而是转道去了微博总部。
这个月,微博启动第一轮融资。
最初的1000万美金快要烧完了。
微博账面上只剩下200多万美金,这点钱只够一个多月的运营开支。
不够继续烧。
尤其是微博准备走出国门的当下。
趁着推特还在默默发育,沈良要把微博带出海,主要是日韩两国。
日本那边,微光会和软银共同成立一家子公司。
日本子公司软银占股51%,日常运营由微博负责,软银不干涉日常运营。
韩国那边的子公司是微光和cj集团共同成立,和日本一样,韩国分部的大股东是cj集团。
软银、cj集团提供渠道、资源、资金,微光提供资金、技术。
让日资、韩资担任大股东,主要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日韩两国没有相关规定,但微博如果在两国做大,竞争对手指定会用中资背景做文章。
微博没法照搬推特进军日韩的套路,毕竟推特背后是美资,是人家的爸爸。
沈良也不贪,哪怕未来融资后,日韩分部的股份被稀释,他也无所谓,能守住2-30%的股份,那就够了。
再多,难免会被带节奏。
相应的,微博a轮融资也多了一个投资方,cj集团被纳入a轮融资的名单之中。
这次的合作方不再是李美敬负责的cj娱乐,而是cj集团本部。
涉及到舆论,仅凭cj娱乐,兜不住微博的盘子。
因为微博一旦进入韩国,它将会面临一个强劲的对手。
naver!
一家由三星控股的搜索引擎+门户+博客网站。
如果放在国内,naver就是百度+藤讯+新琅的聚合体,即便是谷歌在韩国,也干不过它。
为什么干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