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七,你可愿意领此重任?”朱应沉声道。
“虽然臣并不是太懂,但雄英你如此信任于我,那我自不合让你失望。”朱权严肃的说着。
随后面带正色,躬身一拜:“臣,愿领此重任。”
见此。
朱应满意一笑,当即提起笔,再次写下了对朱权的任命敕封。
诏谕递给了朱权。
“大哥。”
“那我能做什么?”
“十二叔和十七叔都有才能,但我并没有。”
朱允熥带着一种忐忑的语气问道。
这些年一直被吕氏欺辱,可以说学也没有学到什么。
文不成武不就。
“我刚刚从宫中回来。”
“听爹说了一件事,他要给你指婚,你不愿意?”朱应带着几分审视的看着朱允熥问道。
听到这话。
朱允熥心底一惊,在咬牙后,直接就跪在了朱应的面前。
“求大哥成全。”
“这些年一直都是云雨姐姐陪着臣弟,如果没有她,臣弟只怕早很多年前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臣弟想要娶云雨姐姐,非她不娶。”朱允熥纳头对着朱应一拜。
“你应该知道你是东宫嫡子的身份,也知道云雨是宫女。”
“你们身份差距很大,宛若鸿沟。”朱应缓缓说道,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
“如若身份阻挡,臣弟愿放弃嫡子这个身份,甘为平民。”朱允熥一咬牙,无比坚定的道。
看得出。
他对云雨的确是情根深种,或者说是那种从小到大的依赖。
“允熥。”
“不要乱说话。”
朱柏和朱权脸色一变,立刻对着朱允熥说道。
“嫡子这个身份可不是你想要放弃就能放弃的。”
“不过。”
“这件事,我可以为你做主。”
“也可以替你去与爹和老头子说。”朱应缓缓道。
听到这。
朱允熥面带喜色:“多谢大哥,只要能够迎娶云雨,我什么都愿意。”
但朱应一摆手:“不要高兴太早,虽然我可以为你做主,但,你既然真的想要打动,凭我还不够,我要你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你无需依靠皇族嫡子这个身份就可以独当一面的能力。”
“请大哥明言。”
“只要能够迎娶云雨姐姐,臣弟什么都愿意去做。”朱允熥一脸坚定道。
“去北疆。”
“我要让你从一个兵卒做起,去大宁,去边军,在北疆最靠近北元疆域,最靠近鞑子疆域的地方值守。”
“两年时间。”
“不要暴露自己嫡子身份,我会给你一个化名,让你如普通人一样入伍从军。”
“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我就成全你与云雨。”
“让你明媒正娶云雨入门。”
“你可敢?”朱应凝视着朱允熥道。
对于任何皇族而言。
这种选择。
毫无疑问,这就是吃苦。
而且还是两年时间。
还有隐姓埋名,不能依靠任何身份上得到便利。
但朱允熥却根本没有任何犹豫,当即跪下:“臣弟,愿去北疆。”
“好。”
“择日不如撞日。”
“这几日我会给你安排好,让你先强大一些,再让你去北疆,去昔日我在的大宁边军。”
“在北疆能够让你看到真正的边境,能够让你看到真正的世间。”
“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朱应点了点头,对于朱允熥这毫无犹豫的选择也是十分欣慰。
对于朱允熥这个弟弟,朱应自然是想要大用的。
未来自己征伐天下,除了蓝玉那些淮西悍将外,也必须再提新锐战将,自己弟弟只要培养好,绝对可作为大用。
“来人。”
朱应对着殿外喊道。
几个王卫迅速走入了大殿内。
“带孤的弟弟去王卫营,教他炼体,五日内,让他入门。”朱应沉声道。
“是。”
几个王卫恭敬领命。
“允熥。”
“这五日,你会很痛苦,但只要你熬过去了,这五日也将成为你在北疆入伍的资本。”
“我希望你能够在北疆闯出属于你的一份天地,证明自己。”
“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大哥未来身边的左膀右臂必有你的一个。”朱应语重心长的说道。
“臣弟绝不会让大哥失望。”朱允熥正色回道。
“去吧。”
朱应摆了摆手。
几个王卫带着朱允熥就向着府邸演武场走去。
待得他离开。
“雄英。”
“让允熥去北疆会不会太苦了?”
“而且还要隐姓埋名,从兵卒做起?”朱柏有些担心的道。
“当年我也是从那里出来的。”
“他既然想要按着他的想法而活,那就必须证明自己。”
“否则又要依靠皇权,又要违逆皇权,自己又无能力,这就成了笑话了。”朱应缓缓开口道。
这种话,实则也是朱应对自己的对照。
对于朱应来说。
哪怕他不依靠皇权,他也可以在这一方天下开创属于他的国度,他拥有的诸多科技,还有自身实力就是根本底气所在。
所以朱应面对自己老爹还有老头子就可以理直气壮,无惧一切。
甚至还能改变大明,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
因为朱应自己就是规则。
但朱允熥则生存在了规则之下,想要违逆规则,那就证明自己的价值。
自古以来,每一个时代都是如此。
而听到朱应所言,朱柏也是沉默了下去,不知道说什么了。
正在这时!
“殿下。”
“户部尚书,工部尚书来了。”
“正在殿外等候。”
“还有,如今属下已经交代王卫将复合弓等兵器装车了。”刘磊快步走来,恭敬禀告道。
闻言!
朱应点了点头:“请他们进来。”
“雄英,我们是不是要回避一下?”朱柏和朱权看向了朱应。
“无需。”
朱应笑了笑。
不一会。
几个身着官服的大臣走入了殿内。
“臣等参见太孙殿下。”
众大臣一来,纷纷躬身行礼拜见。
“诸位大臣免礼。”
朱应微微一笑,一抬手。
“谢太孙殿下。”
众臣恭敬应道。
随后站起来,恭敬看向了朱应。
“不知殿下此番传召有何要事?”作为新任户部尚书的郁新恭敬问道。
在一旁,工部尚书秦达也是恭敬的看着,带着疑惑。
应召而来的几人两个尚书,还有两个与盐有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