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第一八六 孝陵祭
四个大清并列的大清,接下来各自的处境也不同。
承德的大清皇帝陛下,实际上就是个避暑山庄庄主,别说是热河那些铁杆庄稼和蒙古酋长,基本上出了承德就没人搭理他了。
甚至现在都没有承德。
承德直隶州还是四阿哥设立的。
这时候那里只有避暑山庄里的太监宫女,另外再加上周围实际上驻守护卫行宫的铁杆庄稼。
总之他能控制的就是这个范围,带着大概五六千士兵,控制着包括这些士兵家属在内的几万人口。
已经推进到长城线的天兵,因为各地的改造也没空管他,而获得了热河山区蒙古酋长臣服的盛京监国,为了展现自己的兄友弟恭,也无视他二哥,反正他二哥除了发些根本没人理的圣旨,也的确没有其他危害。而西安的大清皇帝,同样以类似理由,包括实际上控制宣大的他十四弟,也都无视他,说白了大家就是把他当一坨扔那里。
倒是十四阿哥和他亲哥哥之间,因为热河蒙古酋长的归属权,还爆发过几次武装冲突。
但大致上还算各玩各的。
不过杭州的大清皇帝,却已经下旨把胤礽,胤禩等人贬为庶人并逐出宗室而且把胤禩改名阿其那。
把虽然已经死了,但也被他当做阿其那弑父同谋的胤禟改名塞思黑。
但他对沈阳的监国倒是很友好,不仅派人去解释,而且还承认麻哥之前给封的那些,承认其对东北的控制权。
当然,这不是他想,而是江南士绅们太喜欢东北的人参了。
他就是个傀儡,别说三宫六院,现在连皇宫都是拿杭州将军府凑合,他就是个外地来臭要饭的,哪有什么权力可言,还让他当皇帝,只不过是江南士绅一不想听西安皇帝的,二不想投仙尊,所以弄个牌位玩东南互保而已。就连各地驻防城都被以他的圣旨废除,虽然那些铁杆庄稼依然住那里,但作为异族征服者的一切特权都取消。
犯罪一样会被抓进衙门打板子。
控制街道收过路费这种事情更是别想了。
而各地旗籍官员陆续被撤职,然后换上了南方系统的汉人官员,最终搞出个套着大清壳子,但实际上完全由南方士绅控制的朝廷。
倒是一下子主圣臣贤了。
但可惜这种主圣臣贤的盛世仅仅昙一现,因为很快完成了北方改造的天兵就南下了。
南京。
“京城?你们居然要新朝以一个被灭了十朝天子的地方当都城,你们究竟是何居心?简直恶毒,把这些狗东西都拖到一边,等会押到孝陵斩了。”
杨丰看着跪伏在面前的官绅们喝道。
这些家伙和当年清军过来时候一样,也是毫不犹豫的投降了.
不过城内的抵抗还是有的。
枪炮声依然不断。
江宁驻防八旗的铁杆庄稼们,现在全都在明朝皇城上,跟进攻的天兵和城内青壮血战到底,就像洪天王时候一样,不过他们的命运是注定的,毕竟都是些老弱病残,他们只是别无选择而已。因为之前镇江驻防八旗投降,但被早就等待机会的本地青壮给清洗了,所以知道自己在这座城市积攒了多少仇恨的江宁驻防八旗也只有血战到底一个选择。
当然,这些与杨丰无关,甚至天兵的南下都不关他的事,他只是南下来主持一下祭孝陵的。
不是他祭。
按照他的解释是,老朱和他一样都是天上的神仙,他当然不需要祭老朱。
但后者在他下界时候也说了,要在光复南京后让百姓告诉他一声,因为杨丰告诉他和百姓们以祭孝陵方式告诉他的性质当然不一样,他也是个要面子的,这样就可以在神仙里面有面子了。所以为了满足老朱的面子,按照仙尊的要求,接下来将在孝陵举行一场正式的祭祀,由各地朝拜者进行公祭,至于朱家后代就一边去吧,这些废物连江山都守不住,老朱认为他们早就已经不配祭孝陵了。
以老朱看来,这些废物还自称他的后代,这就已经很让他在其他神仙面前感到羞耻了。
还有脸祭祀?
是想害得他在其他神仙面前抬不起头吗?
老老实实低着头做人就行了,别再给他丢人现眼了。
所以这也彻底断了民间重新把朱家后代捧出来的心思。
毕竟这是朱家老祖宗亲自决定的,他们老祖宗都认为他们是废物,根本不配再当皇帝,那当然不可能再把他们捧出来。
这种声音其实一直存在,毕竟反清复明也是闹了两百多年的,民间终究还是有些人认为既然是选皇帝,那为何不干脆选朱家。
这也算是仙尊以天意彻底斩断这种想法了。
而仙尊刚驾临南京,这些已经投降的官绅们就迫不及待跑来,请仙尊以南京为新朝都城。
至于目的……
万一成了呢?
那仙尊仙颜大悦,他们的荣华富贵不就保住了吗?
就算暂时还需要蛰伏,但只要这里是京城,他们这些就有机会,当不了新朝大臣,难道还当不了下面办事的小吏,有机会就一点点渗透呗。
但他们赌输了。
随着杨丰的命令,天兵们立刻上前按住这些官绅。
“仙尊饶命啊,是小的一时糊涂。”
“仙尊饶命啊!”
……
后者一片哀嚎。
“简直恶毒!”
杨丰又补了一句。
灭了十朝天子……
真的十朝。
东吴,东晋,虽然是被禅让,但也是灭了一朝,然后宋齐梁陈,再到南唐,再到朱允炆,最后弘光,别管是被篡位的还是被别人灭的,有十朝天子栽在了这座城市,这也是事实。这些家伙居然要新朝以这里为都城,那绝对可以说是用心险恶,简直就是恶毒,所以统统死有余辜,统统拉到孝陵砍了,也算是给老朱的献祭了。
毕竟这些混蛋祖上都是卖了他后代的。
仙尊在这些官绅的哭声和百姓的叩拜中,径直走向了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