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突如其来的世界性新闻(6.6k)
在1964年的时候,白宫新闻发布会还没有形成每周一次的模式。
一般有事才开,没事的话就不开。
不过以阿美利肯世界一极的地位和实力来说,最多每两周就会有一次新闻发布会。
在绝大部分记者的眼中,今天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冷战局势缓和,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世界新闻。
肯尼迪之死的真相隔三差五还会登上不知名小报,靠着阴谋论来吸引民众的眼球,能进入白宫参加例行新闻发布会的记者们可不屑于做这种事。
最近最大的新闻无非是他们所讨厌的弗雷德要滚蛋了,乖乖呆在他的纽约别来华盛顿沾边。
让记者们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弗雷德为什么不是南方州人,而是纽约人,如果是南方州人还能嘲笑一句乡巴佬。
和往常一样平常而又美好的一天。
“还好该死的弗雷德没有当选总统,要是他当选了总统,我想我应该不会在白宫记者团继续干下去,我得到一个看不到他那张脸的地方去。”
在等待白宫新闻秘书登台前,海伦·托马斯和珍妮吐槽道。
她是白宫记者团少有的女性记者之一,从60年加入合众国际社担任白宫记者团常驻记者后,在白宫担任记者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
珍妮和林燃聊到过白宫记者团成员们对弗雷德的厌恶,这也让林燃感慨,这就是传承吗?弗雷德一脉的传承是如此离开,哪怕在60年代,记者群体对他的厌恶也是如此明显而又不加掩饰。
或许是对弗雷德家族价值观的厌恶。
珍妮点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弗雷德当选,我恐怕要回纽约继承一部分家业了。”
海伦斯扭头望向对方:“难道不是和教授结婚生子,当家庭主妇吗?”
珍妮摇头:“我才不要当家庭主妇呢。”
海伦斯笑道:“那可得看教授的意愿,好像华人在这方面比较保守。”
珍妮说:“不不不,教授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华人。”
海伦斯说:“但他非常认同华国文化不是吗?所以也许他在这方面很保守。”
珍妮回答的很肯定:“才不会,教授从来不会限制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今天早上出门前我还和教授聊到了民权法案通过后,女性要如何进一步争取权利的问题。”
海伦斯意识到有些不对:“电话还是见面?”
珍妮说:“见面,教授今天早上回来的。”
海伦斯语气中带有一丝兴奋:“看来今天不是一个寻常的发布会。”
海伦斯的话音落下后,珍妮马上意识到她什么意思:“你是说,教授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回华盛顿是有大事发生?”
还没等海伦斯回答,在今年3月才接替皮埃尔·塞林格出任白宫新闻秘书的乔治·里迪匆匆走进白宫新闻发布室,语气中带有歉意的说道:
“各位,因为一些意外的出现,所以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要转移到东厅举办,请大家跟我来,我向各位保证,今天的新闻一定会让各位感到满意。
林登·约翰逊总统会亲自主持今天的这场发布会,教授也会参加。”
此时白宫新闻发布会一般在白宫新闻发布室举办,这里还没正式命名为布雷迪发布室,小型发布会就在这开。
而白宫东厅则是相对正式的场合,总统出席的时候才会在白宫东厅。
偶尔天气良好或者需要专门布置的时候,也会挪到其他地方,像白宫玫瑰园之类的地方。
现场响起一阵窃窃私语,记者们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
“珍妮,你知道出了什么事吗?”海伦斯问。
在她看来,现场有谁能知道答案,除了白宫官僚外就是珍妮了。
珍妮想了想:“不知道,我只知道教授是今天早上突然回来的,回来就只是吃了个早饭然后就和我一起来的白宫。
我以为他从亨茨维尔那边赶回来,在去白宫和约翰逊总统述职前,整理一下仪表换上一身西装。
你知道的,他这个职位,经常需要和总统见面沟通一些具体的进展。
现在看来,好像没那么简单。”
整个会议现场布置的就和往常不一样。
林登·约翰逊、林燃和苏俄大使多勃雷宁三人坐在桌子上。
林登·约翰逊坐中间,桌子上同时还摆着星条旗和锤子镰刀旗。
约翰逊身着深色西装,眼神中透露着坚毅。
除了林燃外,其他两人,神态上都有靠化妆无法掩盖的疲惫。
自从1960年肯尼迪和尼克松的电视辩论后,华盛顿的政治人物们,尤其觊觎总统位置的各位,没人敢不重视个人形象的。
他拍了拍眼前早已准备好的话筒,准备开始这场新闻发布会: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白宫。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新篇章之前。
阿美利肯和苏俄,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决定携手合作,共同实现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飞跃,更是国际合作的象征。”
林登·约翰逊没敢说和平。
主要明年上半年,他们就打算在百越大规模登陆战火重燃,现在说和平,那打脸未免来的太快。
台下的记者们都疯了。
以往阿美利肯和苏俄的合作,都是先放风,然后慢慢聊。
外界早就得到了消息,整个谈判过程,小道消息层出不穷。
各个记者在白宫有自己的人脉,也有自己独特的消息来源。
这次的合作,合作的事情远比过去任何一次合作都要来的更大,更重要,对人类的意义也更加深远。
结果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走漏。
要是知道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说如此重要的一件事,现场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点记者。
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得把白宫东厅给挤爆,得换到艾森豪威尔大楼去开这个新闻发布会。
现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们都在疯狂提问:
“总统先生,请问和苏俄合作具体是指什么?”
“总统先生,阿美利肯和苏俄的登月合作预计将会在什么时候开始?”
“总统先生,能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会突然决定要和苏俄合作吗?”
“总统先生,请问和苏俄合作登月是否获得了国会的许可,如果没有,这是否违反了《国家航空航天法》?你不要获得国会同意吗?”
现场和炸开了锅一样,秩序全无。
没人在意要等新闻秘书乔治·里迪的安排,大家都在问自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林登·约翰逊轻轻拍了拍桌子,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东厅:“各位,等会会给各位留足提问的机会和时间,请不要着急。”
约翰逊转向一旁的多勃雷宁,示意他发言。
多勃雷宁身着正式的黑色礼服,面容同样严肃,他缓缓站起,用略带口音的英语说道:
“苏俄政府欢迎这一合作倡议。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接下来是林局长,由林局长给各位介绍我们的此次合作。”林登·约翰逊说。
林燃点了点头,“我们将会围绕登月和苏俄展开合作。
登月将在一个月后的12月中旬进行,整个登月过程会以直播的方式给全美民众进行直播。
在这次任务中,苏俄将负责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而阿美利肯则负责将发射燃料舱到月球表面附近。
登月的宇航员将在月球上手动添加燃料,确保安全返回地球。
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技术合作,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意义非凡。”
林燃话音落下后,现场更疯了。
记者们激动的心情已经要掩盖不住了,就差挤到三位参会人员面前提问了。
大家本来以为,今天宣布合作,估计最快也得三年后吧。
结果现在你告诉我,三年?三十天!
乔治·里迪知道自己该站出来维持秩序了:“好,各位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和林登·约翰逊总统所说那样,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充足的时间。
不过因为整个计划时间非常紧张,我们得把预留的时间留给局长,林局长在参加完新闻发布会之后就要回到红石基地,发射就在下个月,他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在正式场合得称呼职务。
不过记者们很显然不懂这个道理。
“教授,我想请问为什么会如此突然?”乔治·里迪将第一个提问机会留给了珍妮。
林燃拍了拍麦克风后说道:“因为苏俄计划就是在今年12月的登月窗口开展自己的载人登月计划。
但因为登月非常复杂,苏俄也没有把握能够安全将宇航员给带回地球,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双方可以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次登月。
这很浪漫不是吗?
冷战固然在持续,我们之间固然是竞争关系,但这不妨碍我们在人类共同的探索一事上开展合作。
从小小的地球到广袤的宇宙,这是全人类的期盼。”
林燃没说苏俄把人送上去,我们阿美利肯把人给带回来。
准确来说,林燃想说,但林登·约翰逊在开始新闻发布会前反复嘱托他,别这么说。
科学顾问霍尼格已经充分和林登·约翰逊说过此事的风险,他很清楚登月比回来要容易的多。
即便林燃说自己从没失败过,林登·约翰逊也不想赌。
万一登月成功了,返回失败了。你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阿美利肯把人带回来,结果阿美利肯没能把人给带回来。
这影响未免过于恶劣了。
“教授,请问成功几率是多少?”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问道。
“百分之百,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失败。”林燃非常自信,“我确定以及肯定,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可能确保宇航员能够安全的回到地球。”
林燃说完后,看了眼手上珍妮给他定制的百达翡丽数学家腕表:“最后一个问题。”
“教授,我没有什么想问你的,祝你顺利!”
林燃点了点头,然后起身,又凑回麦克风前:“各位,相信我们,一定会把人送上去并且安全的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