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王也知道,与民为善,也知道唐太宗皇帝的君舟民水的论断。
但是,我们这些外来者,若不能从最开始的时候就让百姓产生敬畏。
孤担心,后续,吾等怕是会很难管理地方。
并且,我们也不仅要对刑律严格执行,各府衙门里,还要树立一些正面的典型出来,标榜优秀。例如儒家的二十四孝之类的都是可以拿来说事情的。
毕竟,在孤看来,律法总归是要顾及孝道和儒家五义的
我们这些外来者,不仅是要让安南的百姓畏惧我们,还要让这些安南的百姓,从内心深处真的认可我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统治他们,才能真的改变他们,让他们从安南异族,真正的变成我大明的子民。
姚知府,孤这样说,你觉得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呢?”对于姚观的问题,朱瞻壑对姚观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因为,朱瞻壑希望能让姚观更深层次的理解自己的想法。因为,在朱瞻壑看来,只有深刻的理解了上位者的心态,执行者才能更好的将各类措施执行下去。
“王爷英明~!”虽然不知道姚观内心是如何的想法。但是,表面上,姚观对于朱瞻壑的思路表现的很是认同。当即,姚观就对朱瞻壑的话,表示了自己的忠心。
“不,不,不,姚知府。
孤要的不是你的认同。
孤要的是你的执行。
或者说,孤也不是一个武断的人。
后面,若是尔等在执行之中出现了什么与孤想法违背的问题,孤希望你能用一些事实来说服孤,你可以与孤上个折子来。
但是记住,孤希望,你能列举出你自己的改善措施来。”朱瞻壑自认为是一个能听得进去别人劝谏的人。所以,他很是耐心的对着姚观叙说着自己的想法。
“王爷深明大义,臣,姚观,领王爷诏令~!”说实话,姚观从来没想过,一个上位者会以这样的态度,对自己一个属臣说出这样掏心掏肺的话。更让姚观没想到是,自家王爷居然会主动说出让别人劝谏的话。不论这话是不是真的,姚观都非常的感动。
因为,在姚观的观念里,让臣子主动劝谏这件事,是只在史书上记载的大皇帝才会有的操作。而实际上,在大明朝以前,历史上主动让臣子劝谏,或者说承认自己错误,亦或者出过罪己诏的皇帝不过一掌之数!这才是姚观激动的主要原因!
“臣汇报完毕。
臣告退。”将工作汇报完毕后,姚观收拾了一下自我感动的情绪,就向着朱瞻壑提出了告退。
“去吧。”朱瞻壑摆摆手,示意姚观可以离开了。
说完后,就见姚观默默的后退了着下去了。
而刚走到门外的姚观,却是遇见了一个一身薄甲的陌生壮年汉子。
“姚知府~,
末将黄中,见过姚知府。”二人近前碰面后,一身轻甲的壮硕汉子率先恭敬的对着姚观拱手问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