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遵道与盛文郁,论能力,论谋略,虽然都不是周芷若能比的。
但他们二人,却并未在韩琳儿刚刚回到白莲教,处境最为艰难之时,便直接投诚。
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观望,或者说考察。
也正是因为,观望的人太多了,没一个肯直接下场支持的。
导致韩琳儿在那段时间,于整个白莲教中的地位,极为尴尬。
等到韩琳儿上峨眉山,在周芷若的引荐下,被墨钰选中,获得了战略规划与峨眉派支持,迅速崛起后。
尴尬的,就变成了当初这些观望者了。
锦上添,终是不如雪中送炭。
更何况,周芷若还有儿时玩伴的加成。
这二人拿头去比啊?!
不过,能够安稳坐住这主位,让杜遵道与盛文郁这两位大才没太大意见。
也已足以说明,周芷若如今的能力了。
被韩琳儿给强行拉了出去,脱离了繁杂政务后。
周芷若也不禁微微松了口气,久违的感到一阵轻松。
这一个多月来,她可是未敢有丝毫的松懈。
每日皆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只求能少出些差错。
不辜负韩琳儿的信任,与墨大哥的期望。
好在,如今回过头来看,她做的还算不错。
韩琳儿注意到了周芷若脸上那一抹难掩的倦色,她牵着她的手,很是心疼道:
“芷若妹子,这阵子真是苦了你。如果你觉得累的话,不妨就先歇歇。”
周芷若却是摇了摇头,轻笑道:
“墨大哥在临行前,曾给过我一本册子,上面清晰罗列了各项事务的应对之法。
又有杜、盛两位先生,在旁负责具体操作。
我不过是看上去有些忙碌,实则未费多少心神。”
‘墨大哥!墨大哥!芷若你怎么老是惦记着你那个墨大哥啊?就没看到我么?!’
韩琳儿翻了个白眼,很是吃味的在心中腹诽,并冷哼一声:
“天意难测,世事无常,又怎可能有人能将这世间的一切事,都尽数料到?
我虽然,也同样佩服墨先生的才能,但芷若妹子你也不能如此妄自菲薄啊。”
周芷若挑眉,也不辩解,只是从怀中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小册子,递了过去。
韩琳儿很不服气的接过翻看,她只是在冰封中沉睡了十来年,心性阅历有着十年的空缺期,又不是真的完全不懂这些。
可,只是看了几页,她便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有些东西,正因为看得懂,才更能明白其意味着什么。
她就说自己的芷若妹子,那处理政务的手段,怎会如此娴熟,甚至果决、铁血到连她都惊讶的地步。
豪州城破后,直接便将城内世家贵族连同富商豪绅,全部抄家灭族!
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打包送往西方极乐世界!
然后,开仓施粥,实施军管,控制舆论,分田减税,重新造册
一套组合拳打的行云流水,极为流畅。
这一套模板化的方案,或许并非是最佳选择。
但很多时候,只需要有一套相对正确的完整方案,便已经足够了。
不分善恶地,将大户们全都一波送走。
手段虽然确实血腥酷烈了点。
但却能最大程度上,清除城内可能存在的奸细。
随便翻翻史书、演义,那些搞里应外合,导致城破的,基本都是这些家伙。
真正能煽动城内居民,或者在城内留下足够多的、可以在关键时刻,破开城门的奸细,其实没有多少。
而蒙元,虽然因其不做人的风格,在底层汉人中的口评极其糟糕。
但对于世家豪门而言,那口碑却是相当好的。
甚至,在蒙元覆灭,到了明朝后,都依旧有不少世家豪门,还深深地怀念着在蒙元的日子。
汝阳王察罕帖木儿麾下,主力其是临时组织的地方武装,也就是特喵的汉人,你敢信?!
而其他的地区,也都大差不差。
在镇压红巾叛乱上,由汉人地主的私人武装所组成的‘义军’,可比蒙军卖力多了。
毕竟,纵使经过百年来的繁衍,蒙古人至今也不过一百五十万的样子。
就算男女对半分,加全民皆兵,不考虑老幼,也就五六十万兵卒。
但元廷现如今,却依旧是有超百万大军的
将脑后生有反骨的狗大户们全部拉出来祭旗,可以极大振奋士气,又能狠吸一口血包。
但若是留下,那就是一个个定时炸弹,天知道什么时候会炸。
至于把人砍了,用谁来充当中低层官吏?
这是元末,又不是战国末期,识字率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秦时墨钰找不到几个识字的人才。
群侠墨钰随便拉几个寒门出来,都够组一套班子了。
更何况,这可是群侠世界!
穷文富武可不是开玩笑。
能习武的,最起码都是识字的!
真要是不行,把门派弟子塞进去,都能顶上一阵。
怎么算,都够培养出一批,真正属于自己且能用的官吏了。
“.”
一本册子看完,韩琳儿的沉默更深。
她深深的意识到。
虽然她与墨钰只见过一面。
但她之所以能走的这么顺。
不是因为她自身的才能有多出众。
更不是因为,她的芷若妹子,有多么能干。
而是因为,那一天,那个男人,选择了她……
就这么简单。
武功帮她升级了。
大方向给她指明了。
能用的人才给她标记了。
最忠心、也最让她放心的好闺蜜周芷若,帮她执掌大局。
甚至,每一战还有天命教这个元廷内鬼,给她送情报。
可以说,饭都是直接嚼碎了,给她喂嘴里的。
就是,在那个位置上栓条狗,其最终结果,怕是也不会改变多少。
一种无名恐惧和深深忌惮,在韩琳儿心头悄然升起。
“哦,对了。”
周芷若见她呆愣在原地,久久不语。
便伸出手,夺回了她手中的小册子,珍重的放入自己怀中:
“刘福通什么时候来?墨大哥就快到了。”
韩琳儿看着周芷若这幅跟自己急迫见到她时,一般无二的欢欣雀跃。
心中同样浮现出了,那个身披黑色道袍,虽然长相普通,但却让人印象深刻的少年道人的身影。
“也快了,根据我麾下探子传来的信报。按照脚程,他其实应该与我先后进城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