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暖灯帐下,神仙姐姐的特别奖励
814福利节超级福利直播圆满结束。
不过,关于福利节的种种影响力却还依然存在着。
比如日行一善活动!
其实陈默也挺为难的,一方面是因为民间有不少网友都希望能保留这个活动,做成长期的活动。
另外一方面也是商家们品尝到了甜头,同样的希望继续下去。
可是陈默却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实际上,哪怕是这短短的一个半月,别看好像影响特别大,可是实际上,期间出现的问题也非常多。
这还是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还是大多数人都并不完全熟悉其中的运行策略的原因。
再加上所有人都在盯着,有一些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很快就就可以把苗头扼杀。
所以才能有效的运行下去,可是一旦做成长期活动,那期间问题必然频发,而且根本很难有效的及时的处理。
毕竟,因为福利节的关系,所以才能够聚拢这么庞大的人气,商家也好,网友们也罢,亦或者各大平台,都有利益关系在里面,所以大家才能很好的维持好秩序,可是一旦福利节过去。
那么一开始可能还没什么,但是渐渐地就会开始出现问题,而且涉及到全国范围,那么必然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好口碑需要很长时间积攒,但是想要坏事却只需要一瞬间!
所以,最终陈默还是否掉了把日行一善活动做成长期的活动的想法。
这个活动无疑是个很好的,很有意义的活动,所以陈默是真的不想被一下子搞的名声烂掉,到时候想要再做这种活动就几乎很难再复刻眼下的盛况了。
不过,814福利节的影响力,必然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
对此,陈默并没有觉得意外!
日行一善活动,他虽然决定收官,不继续推行,但是有时候,不是他想收就能收的回来的。
其实陈默还蛮有成就感的,他总算明白,为什么很多财富自由后的人会开始追求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时此刻,陈默享受的这种成就感,其实也是一个类型的,只不过,他更加的正常一点!
这不,814福利节的余温还没有散去,关于日行一善的一些东西,也还在持续着发挥着作用。
814福利节直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字节跳动总部数据中心的巨幕墙上依然跳动着特殊的数据流——这是“日行一善“活动留下的“善意监测系统“。
这玩意,是活动期间推出的,不过,活动结束后,字节这边也并没有弃用,而是继续开启着。
尽管活动已正式收官,但后台显示每日仍有超过2000万用户自发使用活动标签,这个数字是直播前的三倍。
陈默站在屏幕前,指尖划过一组特殊曲线:外卖平台“善意通道“使用量周环比增长470%,高德地图“危险路段预警“触发次数下降38%。
最令人意外的是xz牧民格桑的直播间——他送菜时别在领口的运动相机,竟吸引80万网友“云监工“边防补给线。
“陈总,三一重工刚发来 prototype。“
助理小跑着递来平板,画面里橙色的水陆两用校车正进行最后测试,车顶救生艇展开时自动弹出“日行一善“的荧光贴纸。
陈默突然想起青山小学墙角那些缠草绳的雨靴,现在它们应该和磨破的红领巾一起,被张梅老师收进了新落成的“善行博物馆“。
相关的影响还在持续着,这种余温能保持多久陈默不知道,但是至少眼下,却是向好的!
这种余温在海外更显魔幻。
日本7-11便利店“善意积分“系统上线首日,就有大阪店员因帮游客指路获得“北海道双人游“资格,相关视频在tiktok播放量破亿。
纽约地铁出现模仿深城“共享奶奶“的“地铁爷爷团“,退休消防员们自发护送学生通勤。
最戏剧性的是首尔某财阀宣布设立“韩版善行礼包“,却被网友群嘲:“学陈默只学发券,怎么不学人家配套解决方案?“
杨蜜翻着全球热搜榜啧啧称奇:#陈默经济学#下,经济学家们正争论“善意gdp“的测算方式;#善良基建#话题里,工程师们分享如何给公交站台加装助老扶手;甚至时尚圈都掀起“平凡之光“同款穿搭——外卖小哥的反光马甲和格桑的藏袍腰带成了今秋爆款。
“你看这个!“
杨蜜点开华为云新搭建的“善意数据库“。
可以看到千万条案例正在ai梳理下形成社会痛点的“热力地图“。
其中被标红星的一条,正是直播时那个癌症患者的匿名投稿。此刻系统显示,已有27家药企根据“想看日出“的遗愿,联合推出“临终关怀云陪伴计划“。
杨蜜的得意不是没有道理的,不止是杨蜜,陈默身边的女人们,一个个也都是与有荣焉,因为这次的日行一善计划,她们可都是最初的倡议者之一。
而如今,当初的努力开始开结果,而且是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范围内四处开,她们虽然是明星,过去也有做慈善之类的,但是却根本无法和这一次的相比。
不管是参与人数,还是真正的解决掉的问题,或者,达成的成就感,影响力规模,都足够让她们得意了!
夜幕降临时,陈默独自走到办公楼顶层的露台。
远处商业区的巨幕轮播着“平凡之光“们的近况:
外卖小哥成了平台“骑手大使“,正参与算法优化会议;
张梅老师带着孩子们用第一辆校车运来了山外的美术用品;
而那个用废金属拼哈姆雷特的王海波,刚收到美院特聘讲师聘书。
看到这些,陈默也不由地露出一抹笑容。
夜里,陈默回到家,几个女人们都回去照顾人类幼崽去了。
不过,陈默洗完澡出来,却发现神仙姐姐正裹着睡衣坐在床铺上,聚精会神地在平板电脑上指指画画。
陈默过去把她揽在怀里,好奇地问道:“在忙什么呢?”
“你看这篇帖子,统计了814福利节和日行一善计划后的成果!”
陈默好奇地看过去。
只见某微博大v的一篇博文标题写着:平凡之光的余晖与新生!
“今年的814福利节,意义非常,在写这篇博文之前,博主做了大量的统计和调查工作,必须为陈默点个赞。
平凡之光的真正意义才刚刚发酵!
814福利节虽已落幕,但“平凡之光”的种子早已悄然生根发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持续生长。
1.民间自发的“善意接力”
尽管官方活动收官,但民间自发组织的“日行一善”社群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首先,“城市微光”志愿者联盟的成立!
这个由外卖小哥、快递员、环卫工人等组成的联盟,是受到日行一善计划的影响而成立的。
他们利用工作间隙随手助人,并在社交平台打卡记录。某外卖骑手群甚至自发设立“善意排行榜”,比拼谁的单日善举最多。
注意,这是自发的,并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奖励!
而这或许才是日行一善计划的真正成功的地方吧?
以点带面,把善行变成一种日常习惯。
这是连《感动华国》这样的节目都没有能够做到的。
其次,校园“善行树”计划:
全国多所中小学模仿青山小学的模式,在教室后墙贴上“善行便利贴”,鼓励学生记录日常善举。
甚至有家长群调侃:“现在孩子回家第一句话不是‘作业写完了’,而是‘今天你行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