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我们中原有一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诸位能够幡然醒悟,弃暗投明,既是为自身积德,对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我家使君已经上奏大秦皇帝,请求设立乌斯藏都护府。”
“届时,各位家族中的青年才俊,都有机会受封品官。”
“以后,大家都是大秦的子民了。”
龙尊王城的王宫,临时行辕所在,李光义高坐主位,对着下方各个家族的领头人物侃侃而谈。
相较于这些胡须茂密、头发斑白的头人,还差一岁满二十的李光义实在有些过分年轻。
但四周投向俊逸少年面庞的眼神,却没有一个敢于露出不敬,反而皆是谦恭、顺从,好似见到猛虎的家禽一般。
因为对方不仅是李使君的近臣心腹,更是活佛的弟弟!
世尊的母亲死后便升上忉利天,目连尊者的母亲不守戒律堕入地狱都能被儿子办法会超度净土。
佛经里都告诉大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实当中该怎么做还用多说吗?
舔!舔就完了!
“李衙内所言极是,活佛使君到此,开示我等痴愚,实在是三生有幸”
“活佛使君诛杀魔王,还我等朗朗乾坤,功德之大,胜造七级浮屠,实在不知如何报答”
“李衙内,实不相瞒,我膝下有两女,都是志心发愿的比丘尼,她们甘愿侍奉活佛身侧,万望垂怜一二啊”
“我也是!我家中也有八个女儿,不求侍奉活佛,只求侍奉衙内身侧,端茶递水,耳濡目染,承习中原教化.”
“衙内,我家中女儿,熟读诗书,苦无名师,您若愿意调教一二.”
大秦旧制,左右卫将军“于衙内宿“。“衙内“的职位,多由贵族子弟世袭,因此逐渐从宫廷侍卫官职,演变为官僚子弟的泛称。
李光义毕竟是未满二十的少年,听得一个头两个大,连忙打住:
“什么调教,是指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的婚姻大事,全凭长兄长嫂做主,诸位不要白费心思了!”
“有这点功夫,不如早早将发布的政令执行下去,以求早日沐浴王化。”
“今日就到这里,散了吧!”
说完,不给这些头人攀谈的机会,一溜烟儿跑了,留下一群人扼腕叹息。
“我李家的好男儿,确实是抢手啊。”
王宫最深处的寝殿中,李存孝看见弟弟,忍不住打趣。
以他如今的修为,借助洞天秘境,方圆百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控,方才那些人的殷勤自然也看在眼里。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不识时务阴谋反抗的可以杀,但拼命巴结讨好的人就不能太粗暴。
否则就无法团结人心,政令实施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会大大增加。
乌斯藏和大秦官话都不通,尽管那些蕃民都把他当成佛祖供着,但是李存孝自己还要炼丹修炼,不可能每次发布政令都亲自出面。
在这些蕃民真正归化之前,留一些地头蛇来辅助处理政务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大哥就不要取笑我了,我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哪有空应付这些蕃人女子。”
李光义发着牢骚,同时也委婉地表示了拒绝的意思。
“好,等日后你清闲下来了,结亲的事,你自己做主。”
李存孝许下承诺,闲聊几句后,兄弟二人又谈到正事。
如何安置乌斯藏的蕃民?
头人贵族残暴贪婪不假,但雪山贫瘠也是真。
从前的确是这些少数上层把握了粮食、药品等绝大多数必需资源,但如今一番清点之后,李存孝也不得不承认,就算杀光贵族,这片土地的产出也只是能勉强养活当下的人口。
而如果将这些人带下雪山,送到文州抚州,语言文化不同可能导致的矛盾不提,土地资源必然会变得更加紧张。
而如果将这些蕃民留在乌斯藏,那就违背了一开始的许诺。
李存孝对于蕃民没有什么推己及人的大爱,但对于自己说出的话却绝不会反悔。
雪山磨砺出的蕃兵是一群虎狼,要他们为自己征战沙场,不能只靠信仰,也要拿出看得见的好处。
本地不能待,根据地不能去,那结论就已经显而易见。
“下山,去蜀中?”
“对”,李存孝伸手一指,真元在空中勾勒出整个剑南道的地形图。
“若要养兵,必得蜀中为基业。”
“整个剑南道,都被连绵剑峰包围,王建的人守着大剑关,我们要入蜀就必须强攻。”
“如今我已成宗师,和师父联手,强攻胜算也不小。”
“但这样一来动静太大,势必要吸引京师的目光。”
“之前李思远和李存旭便视我为眼中钉,要是再得知我不足而立之年成就宗师,只怕饭都要吃不下,李翼圣会如何应对也未可知。”
“因此,倒不如以乌斯藏赞普的名头,让王建割让一部分州县,作为安置之所。”
李光义闻言点头,思索片刻后,有些迟疑地道:
“蜀王聚敛贪财的名声人尽皆知,要他从蚊子腿上割肉,恐怕难。”
“让他自己割当然难,只能是我们逼着他来割!”
说罢,李存孝唤来王宫值宿的御龙直,吩咐几句,很快接到消息的坚赞就快步赶来。
一见两人,恭敬地单膝下跪:
“拜见活佛,拜见尊者。”
李存孝是成就果位的佛陀,随侍身侧的李光义自然是等同于阿罗汉的尊者。
后者一开始听到这称呼,浑身都不自在,还是次数多了,才勉强习惯起来。
“坚赞,私下便不要叫我活佛,称呼使君即可。龙象军整训得如何?”
“回禀使君”,坚赞从善如流。
“按照您的要求,将那些老弱裁汰,以及有屠杀劣迹的贼兵除为工奴之后,还剩下一万八千战兵”
“其中六千,是赞普.是贼酋嘉祖如精心培养的精锐。”
李存孝微微颔首,“不错。”
乌斯藏的地域本身不小,差不多是剑南道和陇右道的总和,也算一方豪雄,否则当初也不会让大秦太宗下嫁公主。
奈何时过境迁,雪山气温日渐严寒,难以耕作,人口一再减少。
嘉祖如有心在乱世有所作为,横征暴敛,才勉强凑出五万人的军队。
但李存孝坚信兵贵精不在多,再说根本没有资源养那么多兵,干脆大手一挥,让坚赞裁军,一砍就砍了三分之二。
“坚赞,我给你一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