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我不是那样的人
高句丽。
平壤城!
如今的高句丽之王安原王高宝延乃是承袭了他的兄长安藏王的王位。
长寿王死后,扶余人在灭国后内附,高句丽的疆域和国力都到达了鼎盛状态。
随即高句丽便陷入了无法向外扩张的状态,内部纷争加剧。
安藏王便是被刺杀身亡,高宝延才登上了高句丽的王位。
不过,高句丽内部的纷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发的激烈。
高宝延也没有办法,因为事实上如今的高句丽已然无法向外扩张,南部与新罗、百济陷入了僵持状态,北部的疆域也无法取得多少收益,东面渡海与倭国开战风险太大,高句丽的水军也不足以支撑这一构想,唯一可以觊觎的便是西面。
河北之地,富庶异常,当年拓跋氏因之以成帝业。
当然,拓跋氏也很清楚自己上来的路径,把后来人的路都封死了。
柔然就是典型。
高句丽建国数百年,对于西面的记忆都不是很好,几百年来在灭国的边缘徘徊了好几次。
北魏强盛之时,高句丽不敢西顾;北魏衰落时,高句丽也不敢有动作。
高句丽内部的纷争是一个原因,辽泽天险亦是一道不易跨过去的门槛。
只不过,近来高句丽内部的局势却越发紧张起来。
大规模战争瞒不住人,因为事前的调动根本无法隐藏。
高宝延坐在王座之上,听着朝臣的奏报,越听越发的烦躁。
“卑沙城报,慕容绍宗于光州营建战船,训练水师,港口之中,已具百余艘战船。”
卑沙尘乃是高句丽在渤海沿岸最重要的一座城池,亦是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与光州隔着渤海相对,商人往来没有断绝,那么各自的动静都能知晓。
“扶余城报,漠北铁勒诸部受秦王征召,有东掠之迹。”
“武厉逻城报,营州都督可朱浑元在征召契丹、奚两族的士兵,大量的辎重也被运送到了营州。”
……
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一个现实,北朝要对高句丽用兵了。
如今的高句丽,还不是那个接受了广神馈赠的高句丽,面对西面来的敌军,心气有些不足。
高句丽建国至今五百多年,除了百年前与北魏联盟灭了后燕得到辽东,对付西面的敌军,几乎没有胜迹。
因此,没有接受广神馈赠的高句丽的心态一直很谦卑,对于北魏和南梁,都是称臣纳贡,姿态放得很低。
将都城迁往平壤,自然也有躲避战争的风险的因素。
看着忧惧的群臣,高宝延站了起来,道:
“本王素知那大野爽本是边地匪寇,一朝得势,敢效操莽之事,威逼天子,荼毒生灵。我高氏无过而受伐,此乃不义之师。诸臣勿虑,天必诛之!”
高宝延的话虽然说的大义凛然,可底下的臣子又不都是傻子。
这话说的,不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么?
辞别了群臣,高宝延便回到了后宫,见了他的大夫人。
高宝延并不如群臣所想,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高宝延想要借着外部的危机,来统合高句丽内部。
高句丽内分为五部。
王室所在的桂娄部、北方的绝奴部、南方的灌奴部、东方的顺奴部、西方的消奴部。
高宝延这个王之外,其余四部的大人权势滔天,各部下辖大城傉萨,也有着各自的军队和地盘。
高句丽王室一直想要派遣王室成员直接掌控其余四部,完成事实上的中央集权。
通过联姻的方式,笼络诸部大人的势力,便是高宝延的尝试。
不过,高宝延也渐渐发现,如此尝试下,各大势力对于王室的敌意消减了,可朝堂上的争斗越发的激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