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藏大招容易藏成机票懂不懂。
那么问题来了,美赛区真正擅长的打法,到底是什么?
你说他们真的弱吗?
弱,確实是弱。
除了在上古时期、职业联赛尚未全面铺开时拿下的那个带有网吧赛性质的s1冠军,也就只有g2
曾在msi上支棱过一年。
绝大多数时候,他们似乎都只是在陪跑,眼睁睁看著lck与lpl轮流坐庄、包揽荣誉。
但他们真的扶不起来吗?
那倒也未必。
別忘了,就在2024年,fly战队和gg一度鹰战五局,几乎把对手逼到绝境,连“乌龟大阵”这种压箱底的战术都给对方打出来了一一他们不仅展现了自我的韧性,甚至间接成就了faker的五冠王朝。
所以,当思考该怎么带动欧美赛区一起进步的时候,江明直接把目光聚焦在了以fly为代表的队伍最突出的特质上;
欧美赛区最令人称道的。
是他们敢於打破框架的创新精神,是那些天马行空、层出不穷的战术多样性。
没错,他们最擅长的,正是这种几乎刻进赛区基因里的“创造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是,在原时空的演进中,欧美赛区的教练组展现出的战术与bp调整能力,从整体上来看,是明显高於lpl赛区的。
说直白点一一他们更愿意尝试新东西,更敢根据版本动態做真正意义上的“適应”,而不像绝大多数的lpl队伍,已经陷入了“魔”状態,从头到尾就只会机械照搬lck的套路,几乎忘记了自已原本的打法与选手特性。
什么“选手绝活”?
什么“战队风格”?
在一些lpl教练与队员的决策逻辑中,这些仿佛早已被排除在外。
“对手强,那就抄”,“抄谁呢?lck!”成了一些人最简单也最懒惰的应对方式。
也正因如此,lpl的观眾总是在关键局中对bp充满质疑;
明明有更適合版本、也更契合选手的英雄选择,可偏偏在某些生死局,队伍依然迷信所谓的“版本答案”或理论上的“counter位”。
一句“先相信”,背后藏著的却是十几年面对lck时屡屡失利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有句话说得好,“高风险,高回报”。
电子竞技,从某种程度上赌的就是那个“未知”。
如果连一点创新的风险都不敢承担,总指望著靠別人验证过的打法取胜一一这不是异想天开,
又是什么?
当然,话又说回来,儘管欧美极富创新,他们的战术根基仍建立在经典的地图资源控制与团战机动性上。
eu流的结构思维,依旧是绝大多数欧美队伍的打法核心。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全球总决赛的舞台上,像发条十梦魔这类强开团、高协同的组合,始终备受欧美战队青睞。
因此,江明所做的引导,其实並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基於欧美赛区原有的天赋进行“二次塑造”一一尤其是在他们最薄弱的基本功与团队纪律性方面。
不要求lcs的队伍马上达到和lpl、lck一样的“內卷”程度,但至少不能出现“对线落后三十刀”“视野漏洞频出”“脸探草丛送节奏”这种过於离谱的失误。
唯有创意与执行双双在线,欧美赛区才能真正站稳世界赛的舞台一一而不只是做一个偶尔惊艷、时常陪跑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