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隆和北伐,辽国纳贡(求月票)
此事就这样被彻底定了下来。
没错——随着顾睿彻底下定了决心,这一次的征战在整个大宋同样也是顿时就变得势不可挡了起来,短短时间之内便已经彻底做好了万般的决断。
开封。
一道道旨意不断传出,通过完善的驿传系统,迅速抵达边境诸路。
这一次,大宋并未如以往般全线压上,而是精准地亮出了它的双刃——东线主力,以名将种谔为帅,统辖二十万禁军精锐,自幽州出居庸关,兵分两路,北路由种谔亲率,直扑辽国中京大定府;南路由郭逵统领,自真定府北进,牵制辽国南京道守军。
此番布置,意在效仿当年顾瑾北伐之志,直取辽国心腹之地。
西线方面,老将王韶坐镇延州,统领西北边军,依托横山天险构筑防线。
同时派遣骁将刘昌祚率轻骑万人,不时出塞袭扰西夏东境。此举既防西夏趁虚而入,又以攻代守,令西夏难以全力东援。
这自是顾睿与一众将士们探讨良久所制定出来的方略。
西夏与辽国唇亡齿寒。
既然已经要决定大规模开战,就必须要做出万全的应对,绝对不能让两者其中任何一方来拖住大宋的脚步。
此战,主要的核心便是要迅猛!
只要被人拖住,纵使大宋的国力再怎么强,都不可能敌得过两国加在一起。
这是必然的。
因为,无论如何顾睿都必须要做出一个抉择。
——主要进攻哪国!
而经过再三深思之后,顾睿也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没错,就是辽国。
并非是为了什么承继先人之志。
其实这是当前最为符合局势的选择,辽国的国力要强于西夏,再加上西夏本就与大宋有旧与辽国有怨。
这其中有着太多太多的办法,留给顾睿来辗转腾挪了。.
隆和元年,四月。
——战事再起。
这是顾睿为了振奋军心特意特意上述所请奏的年号。
“隆”表兴盛、崇高;“和”既指和谐,也暗含“天下和合”即天下一统,此号不直言征伐,而强调在繁荣与和睦中达成一统,是王道之姿。
光凭着这个年号,其实便已经表明了顾睿的决心。
顺九州大一统之意。
以兵止戈。
消息传开,九州巨震!
纵使如今的九州百姓早就已经习惯了三国之间的种种争斗,但这种大规模的开战却还是第一时间引起了四方的云动。
而至于西夏与辽国之间,反应亦是十分迅速。
几乎在顷刻之间。
整个天下皆是因为大宋的动向而望风而动!
隆和元年,七月。
宋军东线主力如出鞘利剑,自幽云之地向北疾刺。种谔亲率十万精锐出居庸关,连克辽国奉圣、归化二州,兵锋直指儒州。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用兵如神,以神臂弓营为先锋,重甲步卒结阵推进,辽军沿途守军节节败退。
完全就没有任何的准备。
也同样没有了昔年征战时的种种。
在顾睿的命令之下,整个大宋都将自己的态度全然表现了出来,将这近百年来的积累展现的淋漓尽致。
各种迭代过的装备在沙场之上就是肆虐。
纵使是在骑战上,宋军也丝毫都不弱于辽军分毫,以雷霆之势直接攻入了辽国境内。
各种消息不断传开。
——天下皆震!
宋军的攻势完全震惊到了所有人。
而这同样也完成了顾睿的既定策略,在这场大战刚刚开始之时,便以雷霆之势先打出名头来。
大宋确实太强了。
百年的积累,让这个国家有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底蕴。
哪怕是在最弱的粮草方面。
随着漕运的恢复,以及军屯制的不断完善,如今都已经可以支撑大宋打完这场大战了。
光凭着这一点,便足矣说明大宋如今的实力到底是有多么的恐怖。
辽国,儒州城头。
烽烟尚未散尽,城垣上遍布着神臂弓箭簇深凿的痕迹,守将耶律罕扶着垛口,眺望着城外连绵不绝的宋军大营,那双惯于挽弓射雕的手,此刻竟微微颤抖。
“这这真是宋军?“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恐惧
难以相信
种种的情绪在这一刻全然爆发了出来。
连他这个守城大将都是如此,更别说城中的其他守军了。
纵使是借助着地势。
如今的儒州城都已经是满目疮痍。
这完全超出了所有的人预料。
他们挡不住了!
这个念头几乎瞬间便在耶律罕的心中上了上来,但作为辽国的宗室,他又不得不强行将这些念头给压下去。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将这一关给过了!
这时,副将萧斡里剌肩头裹着渗血的绷带,步履蹒跚地走了过来:“将军,末将方才清点伤亡,宋军箭矢之利,前所未见。”
“他们的神臂弓射程竟比我们远了三成有余,箭簇更是特制的破甲锥,我们的皮甲根本抵挡不住。“
耶律罕表情愈发的难看,整个人身体亦是在控制不住的发抖,但他还是咬着牙说道:“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守住!”
说着,他的语气微微一顿。
深深的吸了口气稳了稳心绪后才继续道:“陛下密使今晨抵达,说已经遣使西夏。”
“梁太后虽未明确答复,但唇亡齿寒的道理,她不会不懂。”
“我们只需要继续拖下去!”
“只要西夏有了动作,那这些宋狗就定会退军!”
“这些人能够有如此的战斗力。”
“想来定是大宋的精锐。”
“他们绝对不会放任西夏进攻他们的后方!”
在说到最后时,也不知是不是为了安慰自己,他竟然再次重复了一句:“一定会的!”
见状,萧斡里剌自然也是沉默了下来。
不过他却并未多说。
在耶律罕锐利的眼神之下,不得不再次去提振起了士气,准备迎接大宋接下来的攻势。.
时间匆匆而逝。
整个九州,四方烽火不断。
而顾易一直都在认真的观察着各地的情况,并且通过通灵玉在关键时刻进行一系列的干涉。
可以说——
此一战,不仅仅是对顾睿的磨砺,同样也是顾易的一次成长机会,能够让顾易补足他目前最大的短板,那就是对于古代战争的种种见解。
这确实是一次很好的磨砺机会。
而顾易也十分明白这一点,一直对整个天下的战争进行着分析,偶尔也会通过顾睿制定一些战术。
虽不能一直获胜,但顾易还是能够感觉到自己有着明显的进步。
不过纵是如此。
以当今天下局势想要一战定天下却也仍是不可能。
大宋的实力确实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