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掀翻好莱坞?
在厚重的歷史中,经常会发生那种情况一件看又一件看似互不关联的小事,脆弱得不值一提,却巧妙地绞成一根导火索,忽然砰的一声引爆大雷。
进入3月份的美国,便在一种加剧的混乱中动盪不休。
但是方星河乾净利落地扒开了所有乱局的核心,然后对准要害,一炮轰了过去。
核心事件:发兵。
核心利益:石油美元。
核心玩家:意图巩固定价权的金融资本集团、急需释放军工潜力的军工复合体、无止境渴求垄断的能源集团。
各个层面中的所有爭端,都围绕上述核心展开。
不提政治层面,也不提经济层面,单看舆论层面,此次出兵的正义性是斗爭焦点,由此衍生的自由平等公正、保守开放进步等等议题统统都是辅证。
而在方星河的主导下,哥伦比亚的宣传机器直指问题本源。
《英雄》忽然成为战爭正义性的代表作。
最开始做出这一关联的人,是收到了一张20万现金支票的影评人a.0.斯科特。
斯科特先生是《纽约时报》的首席影评人,以博学多才思想深刻著称。
他的写作习惯,是將电影置於更广阔的文化、歷史和文学语境中討论,充满智慧和洞察力,在美国东海岸的读者心目中具备无与伦比的地位。
这一次,他专门写了一篇长评。
“最近我经常听到一种討论,他们说,《英雄》是一部属於暴君的史诗。
秦王作为主角的对立面,最终boss,形象实在过於正面。
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充满压迫感、权威感、张力感。
面对太子誉的疯狂突击,秦王面不改色,面对近在哭尺的刺杀,他愤怒但不歇斯底里这个人物始终从容、雄浑、伟岸、镇定自信。
並且,他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態中取得了最终胜利。
作为普通观眾,我们的立场天然站在故事主角的那边,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討厌所有最终boss,这种感情倾向不需要任何理由,但是《英雄》这部杰作对於秦王的塑造却没有流於庸俗。
秦王不是一个叫人討厌得起来的好莱坞常规坏蛋。
他並不残暴嗜血、作恶多端、阴险狡诈、扭曲变態,只是一个全力履行自身责任的王者。
如此设计,恰恰是《英雄》叫人如此难忘的根本原因。
导演和编剧以更高的视角来处理整个剧情结构,赋予了秦王非同一般的魅力,渲染主体不是浅薄的仇恨,而是时代洪流与个体与之间的系统性矛盾。
如此一来,太子誉和无名的牺牲便具备了更加浓重的悲情色彩。
与此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华夏歷史的正確性。
相当一部分观眾在观影后对秦王这个角色大唱讚歌,认为他是一个特別好的君主。
这种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不,完全没有。
儘管很多西方歷史学者將秦始皇定性为一个残暴的君主,但那是强行將自己置於受害者视角下的悖论。
在那个愚蠢的敘事中,强大即残暴,融合即侵害,先进却又不等於文明,个人喜恶完全凌驾於客观史实之上。
但是真正的有识之士都知道,秦国以法治国,尊重军人,重视荣誉,兴建水利,科技发达,是当时最强大也最文明的国家。
可以说,秦朝的统一是歷史必然一一落后的必然被先进的同化一一所以哪怕不是武力征服,六国也早晚將会归於秦。
秦朝军队和秦始皇所做的事情,是加快了这一歷史必然的发生。
在这中间,確实发生了很多衝突、流血、伤亡。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不忍心看到任何一个人类临死前的悲鸣。
但从歷史的角度出发,我坚信,快速的统一必然好於长期的分裂,秦国的征服越猛烈,对六国百姓的伤害便会越小。
因此,秦始皇的所谓『残暴』,具备一种极其客观的歷史正確性。
很多人秉持看受害者视角,指责其残暴,並认为这是同情弱小。
然而他们从未想过,战国七雄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具备结束分裂混乱的正统法理,同时怀有一样的伟愿。
只是,秦最强,也最文明,甚至最法制,所以最终是秦始皇做到了这一切。
在这场註定发生的歷史大融合里,没有你们想要的受害者。
太子誉是一个悲情的英雄,却不是受害者,如果有哪个国君敢於交给他20万大军,他也將会横扫六国,完成这一歷史使命。
所以,你们是否能够理解,太子誉和秦始皇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同一种符號?
若是韩国强盛,那么太子誉便是韩始皇。
若是秦国先灭,那么秦王同样会从容赴死,对刺客道:去吧,拿著我的头颅,杀掉韩王誉!
他们两个是同一种类的英雄,只是处在了不同境地。
还记得太子誉踩马射箭的那一幕吗?
他与秦王隔空对视,一个激昂,一个深沉,却有著同样坚韧强悍的意志,好像隔著时空长河,在对方身上看自己。
那个符號是什么?
sr在电影的最后一幕里为我们揭晓了答案:大一统。
秦国本身並不特殊,但是它在特殊的歷史时期,通过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定义了当时的先进、文明、强盛,因此取得了那段时间的天命,最终实现了具备歷史正义性的大一统。
sr在他的雄文里详细解释了大一统对於汉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核心意义。
正是有了他的补充说明,我才真正看懂了《英雄》。
这是一部伟大的杰作,其思想意识,既不东方,也不西方,而是普世正確。
现在,我们美国正处於一种同样的境地。
我们是这颗星球上最强大、最繁荣、最民主、最文明的国家。
我们从天命昭昭的时代趟过来,时至今日,仍然被天命所笼罩宠爱著。
我们向全世界输出我们的民主理念和文明体制,帮助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实现本质的进步。
如果某一个地区的政府虚偽、狡诈、残酷,其治下有数千万百姓如同麻木的猪狗一样活著,没有最基本的人权,没有最基本的自由,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和食物供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解救他们?
战爭是一种必要性不高的暴力手段,通常情况下,我不鼓励战爭。
但是很遗憾,独裁统治所导致的巨大利益,使得很多真正残暴的军阀不可能被任何道理说服。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我只能同意本届政府的决定一一进行一场正义的战爭。
这是能够彻底消灭独裁、消灭恐怖主义的所有可行办法里,代价最小的那种—”
文章很长,重点很短,影响很大。
《英雄》本身已经是今年美国的现象级电影,通过《英雄》那颇有爭议的结局来讲自已的私货,囊时间便激发了热烈的討论。
同时,《英雄》也重新回到主流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