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体化压铸,產能和成本都更优秀些。”
目前市面上的压铸机最大才4000吨,来自德国,而至少要6000吨以上,才能压铸“后底板”,8000吨以上才能压铸“前舱”或“全底板”。
许多人觉得“一体化压铸”是整个车框架一次成型,实则还是会分成数个不同“大块”。
將车辆框架集成为3-6个大块,已经是质的飞跃了,因为原本需要400个以上零件,6000个焊接点。
另外一个很反直觉的点,那就是採用一体化压铸后,对“自动化”的需求反而降低了,因为没那么多部件需要机械臂焊接了,进一步减少了设备投入。
仅仅在白车身环节,效率提升十倍不止,全流程效率增加50%不是问题。
之前说的20万年產量是传统工艺下的预估,实际上採用一体化压铸方案,年產量至少30万辆。
至於“不利於维修”这种问题,在翟达看来无非是“成本”和“理念”找平衡点罢了,他还没能力逼迫別人只买自己的车,是消费者自己在挑选產品。
况且,真到了会损害车身骨架的严重事故...那还是硬一点好。
活著,才能考虑维修的问题..
低烈度事故大家都一样,修修皮毛算了,真硬碰硬、撞大运了..:
被压成易拉罐的铁皮车主,根本没考虑维修的资格。
事实证明,他翟老爷还是心善,卖给老欧洲的车,居然还考虑了一下安全问题..:
没给欧洲老爷们环保到底,上能省去火化费用的隱藏式门把手。
负责压铸机攻坚研发,捡起了许学军半途成果的,正是老许的不记名弟子“赖磊”
也是许学军钦点的人。
他带著十几个工程师在捉摸,这种偏“机械”领域的技术,倒不容易被“专利”困住,但依旧有难度。
但研究院也有研究院的无可比擬的优势,但凡工业大功率用电,碳化硅总有能发力的地方、自研的碳化硅电机也是。
不就是要力道大,温度高么!大力出奇蹟!
电力,让我看看你的极限!加加加!
实际上目前统治全球“压铸机”市场的那些海外企业,也都在积极尝试运用“碳化硅模块”来提升性能,都是客户。
但他们不可能比研究院快。
陆涛压根没听说过“赖磊”的名字,略微有些担忧:“这个部分难么?需不需要『π』的成员支援?”
翟达转头笑了笑:“『π』成员每个都是天才,而且研究院里机械相关领域的不止一个,比如齐林,比如我,甚至无人机那边还有一个代號『涡扇”的成员,来自西工大,不知道你在迷雾酒馆见过没。”
陆涛回忆了一下,有点模糊。
迄今为止,π组织在东阳的成员,已经接近百人,上百名各领域天才虽然各具特色,但已经超过了陆涛能容纳的社交数量了。
除了最早一批的伙伴,其他人不会太用心去计,除非有具体事项。
翟达拍了拍陆涛的肩膀:“我们天才很多,不能凡事都依靠『天才』,有时候也要相信『人才”,赖磊他们团队不弱,要给他们一个机会。”
陆涛点点头:“是我多嘴了,本就不是我该操心的点。”
翟达笑了笑:“那也不是,我们又不是什么等级森严秘密组织...”
巡视在庞大空荡的车间內,翟达想像著这里將能创造多少直接工作岗位,又能带来多少间接就业。
“陆涛你看,我们要造车,掌握了比较主要的新技术,这是一种『先进”:::
“但真要开始大规模生產的时候,才发现市面上没有满足我们需要的设备,这就是超前。”
“先进者成,超前者败,成功者独,成事者眾,古往今来无数歷史名人都替我们后辈验证过了。”
“所以有时候作为『天才”..要等等其他人。”
陆涛沉思良久,非常认真的点了点头,同样作为天才,他是能听懂翟达话中意思的。
说罢再度拍了拍陆涛的臂膀:“走吧,去2號厂房看看..:”
这次,他准备亲自率队,构建汽车生產基地的投產。
想要挑战一下,能不能再得到一点【论系统工程】的解封任务进度。
那个將“个人加成”缩水80%,但却能覆盖所有“我方”的特殊效果,恐怕才是解决“超前”和“先进”问题的解决方案。
只是...他此时依旧不知晓“百马铁幕”造成了多大震动,全球无数人在隱秘战线不惜一切代价寻找“百马”。
甚至因为迟迟没有进展,海外“地下世界”开始有人声称自己掌握“白马”,於是混乱继续发酵。
死亡人数都接近三位数了。
当然基本都在海外,死於真真假假的情报纠缠中,但都是各国的顶级好手。
如果他知道这个“我方”可以离谱到这个程度...恐怕会重新审视【论系统工程】的终极任务:
人群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