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西大将军慕寒山,战神一级的卓绝人物,被誉为大晋朝的守护神,有他在,西疆稳固,金夏大军就不能跨过边境一步。
若没了他,晋朝早就被青原国和金夏国瓜分了,也不能苟延残喘到现在。
只以二十万兵就能牢牢守住西部边境,晋朝才能专心致志应付青原国。与他相比,手握重兵的镇北大将军‘贺成之’可就差多了。
多来年,金夏国永不间断地使用反间计,往慕寒山身上各种泼脏水,说他与金夏国合谋,妄图瓜分晋朝,以乌横江为界,北面归金夏,南面归他慕寒山,等等等等,这类说法已经被念叨了好些年。
正所谓三人成虎,什么事一次两次无所谓,次数多了,当今皇上肯定会有所起疑,再加上朝堂上别有用心的一些臣子暗中捣鬼,渐渐的也就越来越不放心了,便试探着要把慕寒山召回京城,与他聊聊,试试的他反应。
但慕寒山这位儒将很有个性,不是个愚忠之人,心里清楚,一旦回了京,在某些奸臣的操纵下,自己就不可能返回西疆了,再考虑当今皇上糟糕到没有下限的人品,自己能不能保住命都两说呢。
于是,他总是以金夏军有异动为由,拒不回京,这就让皇上更加怀疑,君臣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了。
针对这个,金夏国几次派遣使者来到晋朝京城签订两国和平协议,意思是,协议都签了,总不能说我们金夏军还有异动吧。慕寒山还不愿意回京,明显是他的心里面有异动。
当兵的怎么了,当兵的买卖商品也要缴费,那帮家伙狂着呢。当然也跟晋朝的军队糜烂不堪,确实没有太多的威慑力有关。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这么说吧,慕寒山与晋朝皇帝彼此都不信任,都觉得对方会搞死或害死自己,所以,慕寒山的独立便是早晚之事,就看他自己是不是感觉时机成熟了。
但谁都知道,只要慕寒山一走,金夏大军肯定会联合青原国大举进犯,他们等这一天等得实在太久了。
罗冲分析,洪裕之战刚打完也就四个多月,双方都需要养精蓄锐,慕寒山只要还在西疆那儿坐着,青原国也就不可能大规模用兵。
你若派兵来打我,我也不跟你打,我慕寒山深爱着这个国家,更不愿手上沾染同胞的鲜血,那么,我带着二十万兵离开晋朝总行吧。
枯燥的行军,罗冲都是让分身负责,本体意识就会跑进小宇宙偷懒。反正,遇到无聊之事就会这样,以后不再多说。
几天前,他写给晋朝皇帝的一封信送到了京城,内容大致是:“别来烦我,我就帮你守住西疆,保证不让金夏国伤害晋朝一根毫毛;
这一次,他跑去凌源县那边连续剿灭了三个山头的土匪,所得财物委实不少,便送到凌源县,感觉在那样的贸易基地应该能卖出个高价,然后就可以在码头上,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刚刚下船的粮食、布匹、铁矿这一类实实在在的军用物资,再派人运回到广灵镇。
凌源县就在咱们这一段的运河边上,称得上一座中转基地和贸易城市,每天,来自南方的很多货船在这里卸货,再向西走陆路输送到沿途的十几座大城,无数的县镇。
晋朝皇帝看了这封信有没有吐血不知道,但慕寒山还愿意帮他守护西疆门户这个承诺,青原国肯定是不清楚的,北疆的青原军便有了集结迹象,估计也是在试探慕寒山的反应。
两帮人从斗嘴升级为动手,咱们的军士人数虽少,但都是杀人的武技,虽没有下狠手,却也把那帮家伙打了个屁滚尿流,光是断腿断胳膊的就有二三十人。
但这次不一样了,罗冲率兵赶到,立即给马憨子下令:“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全军出动,包围凌源!”
这一日,在外剿匪的马憨子派回来一个斥候,向罗冲禀报:“将军,咱们在凌源县的一批财物被人扣下了,马副官让我回来问一问,应该如何处理?”
暂时来说,慕寒山的独立对广灵镇这边没什么直接影响,罗冲也不打算现在就去西北边疆凑什么热闹,便让马憨子带队,率领游骑兵不停的出去剿匪练兵,顺便也能赚些银子回来。
马憨子的营地距离县城三十多里,位置比较隐秘,是因为不想对周围县镇构成骚扰,这也是罗家军一直遵循的纪律。
马憨子在整个广宁省内到处剿匪,再次端掉土匪的老窝,都能收获不少财物,很多东西运回广灵镇也没用,还不如在就近的县城售卖掉比较划算。
至于慕寒山与晋朝皇帝的关系恶化,罗冲认为,太平圣教肯定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比如说,如何人马合一。
朝堂上有太平圣教渗透进入的一些大臣,这些年里不晓得在皇帝耳边说了慕寒山多少坏话。
现在,时间总算成熟了。
轰隆隆……
罗冲亲率三百游骑,朝三百里外的凌源县赶去。
经过足够的磨合与熟练,骑士和战马就可以通过内力的流转,把两者的经络连通起来,不住循环,宛如一体,就好像战马也在修炼内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