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大战打响!(4000字)
“是这样吗?细川编辑,不过你确定你不再考虑一下吗?”
浦岛总编听着那边细川小春的回答。
“是的,浦岛总编。”
那边的细川小春话语很坚定:“东野老师觉得《半泽直树》一定能登顶,尽管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还是选择相信东野老师,想要帮他一点忙。”
“.既然是这样,那我明白了,我会重新推荐一位编辑去《恶寒》当总编的,细川编辑你就继续负责东野老师吧。”
这边的浦岛总编也没有继续劝说下去。
虽然他还是觉得细川小春这个决定有些轻率了。
毕竟这个机会不管对于哪个出版社编辑来讲都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
铃木羽似乎看懂了北条长康的想法,平静地说道:“我的实力没有东野老师强,i所以被刷下来了,就这么简单。”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这不是废话吗?《和世》这次可是要与新岩筑出版社的《千代》硬碰硬的,火药味儿十足,东野老师这一看就是被当枪使了。”
铃木羽面色平静地反问。
下面评论区的读者见到这种豪华阵容当然也吃了一惊。
东野司沉吟一声。
是啊,都已经决定要跟着东野司一起见证《半泽直树》接下来的路了,那还有什么好想太多的?
虽然是给东野司这个当大将的表现机会,但这未免也太过分了,有点不在意其他漫画作者想法的意思了。
“还是说北条老师觉得自己的作品能比得上东野老师的《半泽直树》吗?”
现在已经拿到原稿,该怎么用才能打败《千代》.那就是他们编辑部的事情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因为粉丝的评价一向都是片面的,且东野司的作品质量一直以来都没有让他们失望,久而久之就积累了好口碑。
此时的北条长康已经与几个好友作者交谈完了,他刚站起来,就看见一个抱着速写本,一边走一边画,准备离开的女性身影。
不过说起来,细川小春这么相信东野司.还是让他略显吃惊。
在漫画杂志的封面之上,是一个露出上半身男性的特写,这个男性穿着正装,露出一张年轻的侧脸,表情非常‘用力’严肃,他的目光阴翳,整体看上去有些狠厉。
所以他就跑来这个地方来发泄发泄。
确实啊.你又拿不出打得过东野司的作品,又要在这儿唠唠叨叨的.这根本就没什么意义。
他们也是今天才看见富岛出版社的新刊《和世》的封面。
她再度认认真真地看了《半泽直树》原稿一眼:“还要加油啊”
但估计他就算知道了,也就是笑一笑就过去了。
在这条通告下面,是《和世》的封面。
听见铃木羽真打算离开,北条长康也是愣了愣。
他们这边主打的似乎是百齐放,百家争鸣。
只留下身后一群旧富士出版社的漫画作者.面面相觑。
这里的《半泽直树》东野司是用了前世电视剧中那种艺术字体的写法,看上去方方正正的,很有力度。
这与以前的《恶寒》倒是差不多.以前的《恶寒》发售日最早在周五,最晚在下周周一。
老实讲,他今天看见新岩筑出版社甩出来的漫画作者阵容,差点没背过气去。
“这周五也就是两天后”
至于那些在下面留言,说自己也是上班族的读者.东野司只能干咳两声,希望他们不要因为《半泽直树》丢了工作.要是他们丢了工作可能、大概、或许会有万分之一的责任在于他。
而在半泽直树旁边,则是其他一些漫画作者作品的资讯不得不说,富岛出版社确实给了东野司国士待遇,光就《半泽直树》的这个半身侧写就占了封面整体三分之二的面积,都快挤压得其他漫画作者的作品名字没有地方放了。
评论区下面议论纷纷,大部分都是正面评价。
铃木羽对东野司是该多自信啊?这都觉得东野司还可以?
连古田信次都夸奖过她的眼光。
他对《半泽直树》这把刀有信心。
“《半泽直树》啊我看这个封面感觉真的挺不错的,东野桑的画工在线!只是被封面中的男主角盯着莫名感觉背后一凉。”
这作者阵容未免也太过恐怖。
且铃木羽看漫画的眼光一向都是顶级的。
北条长康张张嘴。
不过东野司也并没有太过担心。
“.”北条长康。
而铃木羽见他们不再说话,便对北条长康他们微微鞠了一躬,抱着手中的速写本就离开了。
此刻,听见北条长康打招呼。铃木羽也是将视线从速写本上面挪开,转而看向北条成康,过了好一会儿才‘嗯’地应了一声。
如果连她这么说了那就真有些说不准了。
他简略地算了算时间,最终点了点头,没有继续在意。
看清楚对方是谁后,北条长康眨了眨眼睛,主动伸手打了个招呼:“铃木老师?怎么了?这就打算离开了吗?”
这发售时间,看来两边都想与对方碰一碰,完全没有任何想躲一躲的感觉。
她半呻1吟式地发出了惨叫。
毕竟眼前的铃木羽是他们之中成绩最好的,他们就算想反驳,也没那个底气反驳。
毕竟这可是第一期,是有纪念价值的。
唯一不同的是,《千代》的杂志封面并没有像富岛出版社那样只推东野司一部主打漫画。
而在东野司‘观察敌情’这段时间中,另一边,旧富士出版社的漫画作者们主持了一个会餐。
铃木羽的声音不大,但话说出来,却让刚才还在发牢骚的富士出版社的老作者们都缓慢地闭上了嘴巴。
就这样又过去了两天的时间。
就是不知道是在鼓励自己,还是在给东野司加油.细川小春重新打起精神,向富岛出版社开去。
他应该着眼的,应该是现在《和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