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英雄迟暮
秋日的阳光洒在凤阳府的官道上,泛着淡金色光芒。
迁移队伍一踏入这片地界,所有人心中都生出一种强烈的落差,
凤阳是中都,怎么会这般破烂?
比起应天府随处可见的坚硬水泥路,凤阳府的官道多是土路。
即便已经夯实,仍免不了坑坑洼洼,
就算是最稳固的马车走在上面,也颠得人屁股生疼。
此刻,富户们见了这般场景,
先前对迁移关中的热情瞬间消散大半。
连距离京师如此之近的凤阳府都这般落后,
那号称赤地千里的关中,又会是什么模样?
离凤阳县城还有三里地时,徐增寿勒住缰绳,抬手示意队伍停下:
“就地休整半个时辰!”
他的声音随风传开,
前队骑兵很快吹响牛角号。
呜呜的号声在空旷田野里回荡,绵长而悠远。
富户们纷纷从马车上下来,大多愁眉苦脸,不少人揉着腰,
看向队伍中的高头大马,眼中满是羡慕,
在这路上,马车远不如战马舒适。
张老爷扶着自家车辕,望着远处凤阳城的城楼,跟身边的王掌柜感慨:
“京里的商行还得加把劲啊,习惯了水泥路,
一踩上这土路,还真有些不适应。”
“哈哈哈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张兄是过惯了富贵日子。”
这番对话,徐增寿也听在耳中。
他先前还不解,为何有这么多人费劲反对迁都,
这两日走下来,总算有些明白了,
京城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日子不知不觉间就变了模样。
平日里在京城看不出差别,
可一旦离开,这种落差感,连他都有些难以适应。
“我也是千里疾驰过的人,怎么现在也有些受不了了.”
徐增寿摇了摇头,目光扫过中段队伍里的车夫。
他们穿着粗布长衫,面色灰暗,看着跟普通脚夫没两样,
可眼中时不时闪过的锐利与机灵,让徐增寿清楚,这些都是军中好手!
这时,李芳英骑马赶了过来:
“将军,营地周边都探过了,没发现可疑人影。
前面就是凤阳驿馆,咱们今晚可以在那歇脚。
凤阳官府还在驿馆旁腾了块大空地,能安置所有富户。”
徐增寿点了点头,提醒道:
“凤阳是中都,藏龙卧虎。
你让人再去探探,把范围扩大些,看看有没有藏人。”
“是!”
李芳英应声离去,转身去下达命令。
半个时辰后,队伍抵达驿馆。
李芳英看向徐增寿,疑惑地问:
“将军,您怎么了?
从进了凤阳境,您就一直皱着眉,跟丢了魂似的。”
徐增寿眼神凝重:
“现在京里的逆党,不少都跟凤阳有关系。
他们在这根深蒂固,咱们带着人从这过,跟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走没两样。”
李芳英手里的缰绳猛地一紧,战马嘶鸣一声。
他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眼神也变得警惕:
“那他们会不会在这动手?”
徐增寿摇了摇头:
“不知道,但必须万分小心。
你让人盯着后队,别让富户乱跑,
尤其别让他们跟当地百姓接触太多,容易泄露情报。”
“好!”
李芳英立马应下,调转马头往后队赶去,
原本松散的神情变得紧绷,
手掌紧紧攥住长刀。
徐增寿望着他的背影,又转头看向凤阳县城,心中的不安丝毫未减。
就在这时,一名骑着灰马的驿卒从县城方向跑来,手里攥着文书,一边跑一边喊:
“应天卫徐将军在吗?有信!”
徐增寿心中一动,勒马迎了上去。
驿卒到了近前,翻身下马,双手递过信封:
“将军,这是信国公府派小人送来的,说请您务必亲自过目。
若是方便,信国公还想在驿馆见您一面。”
“信国公?”
徐增寿拆开信封,里面的字条很简短,只有一行字:
“凤阳境险,晚膳后城中驿馆一叙。”
“好了,本将知道了,你下去吧。”
打发走驿卒,徐增寿没心思安排富户安营,径直走进驿馆,
在分配好的房舍里盯着字条陷入沉思。
按照前期计划,
这一路他谁都不打算见,免得露出破绽。
可现在信国公相邀,去还是不去?
两刻钟后,李芳英赶了回来,看到字条后脸色凝重:
“不能去啊!
谁知道这信是不是逆党冒充的?
万一要是陷阱,这队伍怎么办?”
徐增寿捏着字条,眉头紧锁。
他知道李芳英说得有道理,逆党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冒充国公府送信也并非不可能。
可他转念一想,汤和是开国六公,如今又病重在床。
若是连他都信不过,这天下还有谁能信?
“芳英,你多虑了,还是见一见吧。”
夕阳西下,火红的太阳悬在天际,洒下橙黄色的光芒,将城外营寨镀上一层金辉。
等富户们都安置妥当,
徐增寿翻身上马,带着几名亲卫入城。
此刻已是傍晚,路上百姓不多,大多是收摊的小贩。
见他穿着亮银甲,众人纷纷避让。
驿馆在县城东头,是座青砖瓦房,门口挂着凤阳驿的木牌。
两名驿卒站在门口,
见他到来,连忙躬身行礼:
“徐将军,信国公已在东厢房等候。”
徐增寿跟着驿卒走进驿馆,穿过院中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便到了东厢房。
驿卒推开门,做了个请的手势。
徐增寿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房内没点灯,只有夕阳的光从窗纸透进来,映出一道佝偻的苍老身影。
那人坐在八仙桌旁,穿着件青素缎袍,头发白却梳得整齐,
手里捧着个茶盏,正是信国公汤和。
“允恭来了?长这么大了.快坐。”
汤和抬了抬头,声音沙哑,没有起身。
徐增寿见到汤和,顿时愣在当场,
这位闻名天下的信国公,此刻半张脸竟耷拉着,垂在一侧,毫无生机。
即便此刻面露笑容,
也只有半张脸能牵动。
“拜见信国公,您您这是怎么了?”
汤和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又给徐增寿倒了杯茶: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
年初时我连话都说不了,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只剩半边身子不能动。
来,尝尝凤阳的清茶。”
徐增寿心中忽然涌出一阵怅然,纵使是这般豪杰,到了年老之时,也难逃疾病缠身、威风不在的结局。
他双手接过茶盏,却没喝,只是望着汤和:
“汤伯伯,您为何不去京城?
太医院有诸多名医,或许能为您医治。”
“治不好了。”
汤和摇了摇头:
“陛下曾派太医院的人来瞧过,若不是他们,老夫现在可能连话都说不出。
你不必担心,老夫已经习惯了。”
过了好一会儿,徐增寿才缓过神,将声音压低:
“您找我来,有什么要事?”
汤和放下茶盏,沉默片刻后开口:
“你带着三千富户去关中,这事京里都知道,可有些人,也知道了。”
“有些人?”
徐增寿心里一紧:
“是逆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