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裹挟民意
周文山接过文书,粗略扫视一眼,
的确是都察院的文书不假,还印有左都御史詹徽的大印。
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
在场众人要么是都督府的军卒吏员,要么是锦衣卫的爪牙,
没有哪怕一个身穿御史服饰的都察院官员。
他看向韩宜可,眼中带着深深的疑惑:
“伯时兄,文书是都察院的,可都察院的人呢?
你这位前任御史,可不能代行都察院之责啊。”
韩宜可出身御史,向来刚正不阿,
此刻被这突兀一问,老脸微红。
还不等他开口,魏国公徐辉祖就上前一步,沉声道:
“本公此次前来是查抄逆党,不是来给尔等解释的。
现在,所有人尽快离开书院,
若有不从者,以逆党同伙论处!”
此话一出,书院门前陡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将视线汇聚在周文山身上,
盼着他能给出强硬答复。
但周文山看了看在场的诸多军卒,
又望了望身后的学子,终究摇头叹气,挥了挥手:
“所有人离开书院,在旁等候!”
“哗。”
场面瞬间炸开了锅。
一众学子看向周文山的目光满是不可思议,似乎不明白,
这位平日里总教他们不畏强权、立身君子的师长,为何此刻会知难而退。
周文山察觉到众人的目光,却没有回应。
他警惕地盯着四周军卒,对一众师者与年长学子吩咐:
“将年轻学子护在中央。
这些兵卒不讲道理,别被无关之事连累,更别丢了性命。”
众人虽不解,却也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
纷纷退出书院门口,转到门前空地上等候。
年轻的徐辉祖没想到明道书院会如此识时务,略感诧异。
他挥了挥手,沉声道:
“进去搜!仔细些,莫要损坏书籍与文书。”
“是!”
都督府的军卒蜂拥而入,向着明道书院内赶去。
这一幕,恰好被乘坐马车前来的刘三吾看在眼里。
他眼神复杂,眼底闪过几分古怪与疑惑:
为什么会突然在这个时候查抄明道书院?
难不成这些衙门掌握了具体证据?
还是哪里出了纰漏?
正思索间,车夫压抑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老爷,小人.小人好像发现了毛骧。”
“毛骧?”
刘三吾眼中满是愕然,毛骧不是该在天牢里等死吗?
“在哪里?”
车夫缓缓掀开半块帘幕,指了指不远处的烧饼摊:
“老爷您看,领头那个脖子上围着汗巾、穿灰色衣裳的人,是不是毛大人?”
刘三吾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瞳孔骤然收缩。
眼前之人虽带着庄稼汉的憨厚,身形也瘦了许多,
但那鲜明的五官棱角,
不是毛骧又是谁?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不是在天牢里吗?
刘三吾只觉得心脏怦怦直跳,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便是,
宫中在演戏?
对外宣称毛骧被抓、秋后问斩,
实则让他在外面暗中查案?
如今查到了明道书院?
这样一来,何子诚之事为何会莫名其妙暴露,也有了解释,
若是毛骧来查,没人阻拦的话,的确不算难事。
想通这一点,刘三吾瞳孔再次收缩,连忙拉下窗帘,深吸一口气:
“回府,离开这里。”
“是!”
马车摇摇晃晃前行,刘三吾端坐在车厢中,目光灼灼,丝毫不见老态。
他脑海中思绪翻涌,
三千富户刚走,城中就有了动静,
还出现了毛骧这个意料之外的人。
种种迹象,怎么看都像是皇党要展开大反攻!
明道书院本就在城北,离刘府很近。
不到一刻钟,马车便抵达刘府后门。
刘三吾没有急着下车,而是对车夫吩咐:
“去,派人追上邹川桥,告诉他小心行事,情况有些不对。”
车夫一愣,试探着问:
“老爷的意思是,行动取消?”
“取不取消,不是老夫能说了算的。
你把京中的异常告诉他,若他胆子大,便随他们去。”
“是!”
车夫点头应下,先将刘三吾送进府中,
而后牵出一匹快马,急匆匆离开,往北门方向赶去。
与此同时,大工坊十六号,
这里是户部宝钞司设在闹市的换钞点。
以往十几年,这里向来人烟稀少,少有人来,
但凡手里有银子,没人愿意换成宝钞。
可最近十日,这处换钞点日日爆满。
有时天刚蒙蒙亮、宵禁一解,
百姓就争着抢着跑来排队,想用银子换宝钞,好去应天商行占便宜。
但除了最初几日宝钞充足,最近几日的宝钞越来越少,
从最初能供应到下午,到后来只够到中午,
如今刚过晨时就兑完了。
这让许多拼尽全力赶来的百姓格外不满。
此刻,一位年过六十的老者背着布袋,
正在换钞点门口不停拍桌,口中唾沫飞溅。
可换钞的吏员非但不能反驳,还得陪着笑脸,
只因朝廷对年过六十的乡老格外优待,
夏日送解暑之物,冬日送被,
若是年过八九十,更是活着的祥瑞,逢年过节官府还要派人慰问,陛下有时候还要请他们吃饭。
这位老者,是句容县于家村的里正于继良,擅长制作丝竹制品。
如今应天城中随处可见的竹杯、竹壶,多出自于家村,颇受朝中大人物喜爱。
于继良用力拍着桌子,对两名吏员破口大骂:
“你们这些人是怎么当差的?
明知道我等父老乡亲都要来兑宝钞,却不多做准备!
这才刚过晨时,就说兑完了!”
“于老啊,我们是奉命行事。
衙门就给这么多宝钞,我们也只能往外兑这么多。”
“放屁!依我看,你们分明是中饱私囊!
有好处不给咱们父老乡亲,
自己在衙门里就把宝钞兑完了,好去应天商行买东西!
我告诉你,应天商行的大掌柜,小老儿也见过几次!
一会儿我就带着村里的娃娃们去拜见他,
问问你们户部的人到底贪了多少!”
“就是!肯定是他们把宝钞贪了!”
话音刚落,身后几个身材粗狂、身宽体壮的年轻汉子立马拔高了嗓门。
其中一人看向身后浩浩荡荡的长队,喊道:
“这些户部官员不给咱们兑钞,肯定是贪了!
把他们抓起来送京府,让高大人断案!”
“对!抓起来!”
这话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应和声。
洪武朝民告官本就是常事,
每日都有百姓将地方官绑来京城,大多由京府审判。
如今京畿百姓抓京畿的吏员,自然更该送京府处置!
桌后的两名吏员脸色瞬间惨白,
五官挤在一起,欲哭无泪,
明明是个清闲差事,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危险?
还没等他们想明白,人群中就冲出几名壮汉,
不由分说地将二人按在桌上,
又不知从哪找来两根绳子,把他们绑得结结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