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白如雪
通济渠的水日夜不停地流淌,不过月余,原本黄沙漫漫的戈壁滩上,竟真的泛起了一片片稚嫩的绿色。苗破土而出,在充足的日照与精心照料下,以惊人的速度舒展开叶片。
夏林每日必到田巡视,看着那日渐浓郁的绿色,心中那份因时间紧迫而产生的焦虑才稍稍缓解几分。
他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拨弄着苗的叶片,对身旁的农官道:“长势不错,就是密度是不是太高了点?通风不好容易生虫。”
老农官一脸钦佩:“大帅果然博闻广识,这确实有些密了,这几日正组织人手间苗呢。”
“别忘了轮作。”夏林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不能光种,得同豆类、苜蓿轮着来养地。”
“大帅放心,都按您给的册子安排着呢。”
正说着,孙九真快步走来,脸色不太好看:“大帅,浮梁转来的密报,源自长安。”
夏林接过小小的蜡丸,捏开后取出纸条,快速浏览一遍,不无感慨的说道:“长孙老儿手伸得真长,都插到西域来了。”
徐世绩闻言看来:“他又出了什么招?”
“还能是什么?”夏林将纸条递给徐世绩,“鼓动了一帮清流御史和他在李唐朝中的党羽联名造势,说我夏林在西域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意图残暴征服西域,更与多名番邦女子有染,行为不端,有损大国重臣体统。呼吁李唐陛下与朝廷与我划清界限,甚至暗示应联合北汉‘共遏暴魏’。”
徐世绩看完,将纸条在蜡烛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意在离间,动摇李唐与你合作的根基,并试图孤立你。女皇陛下那边压力不小吧?”
“那还用说。”夏林哼了一声:“这股风是不会停的。他在逼三娘,要么迫于压力与我疏远,要么就坐实她不顾李唐的名声。嘿,玩得一手好离间。说白了,他现在就是在李唐之内打造一个女人当家房倒屋塌的舆论环境。”
“此乃攻心之计。”徐世绩沉吟道,“道生,你需有所回应,否则流言传播开来,于你在西域的威信以及与李唐的合作大为不利。”
“回应?当然要回应。”夏林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不是说我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吗?老子就让他看看,我这土木兴出了什么名堂!九真,去把各国使者,还有长安、北汉那边有头有脸的探子,都给我请来,就说老子请他们观摩西域秋收!也让咱们的商队,把西域丰收的消息,连同我的告西域诸国及天下书,给我传出去!舆论战就得针尖对麦芒,一步都不能让。还有,请一批那些个诗人学者来,就说夏道生邀请他们西域赏秋!”
秋日的西域,天高云淡,暑气渐消。夏林那份以西域建设兵团统帅名义发出的“共赏丰收,同叙佳话”的请柬,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天下间漾开了层层涟漪。
请柬用语颇为风雅,一改夏林往日给人留下的兵痞印象,内中不仅描绘了通济渠水奔流、田初现的盛景,还附上了一首据说是他亲笔所题但明眼人一看就是随便找了个人写的短诗:“瀚海引清流,白映金秋。愿邀天下士,共醉月氏楼。”
只是末尾倒是豪气地表示,往来车马食宿,皆由西域建设兵团一力承担。
这手笔,这气度,再加上此前坊间流传的各种奇趣,以及通济渠修成、田初绿的传闻,足以勾起无数人的好奇与向往。
其实普通人真不在乎什么国格什么体统,即便是李唐的百姓闲暇的时候也会偷偷讨论女皇陛下的孩子到底是那三寸丁小豆芽的还是那又高又帅又有能耐夏大帅的,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太子爷那张脸只要不瞎的人都能看出那是谁的种,他俩人之间还需要什么传闻?
浮梁城内,老张拿着请柬,啧啧称奇,对着手下幕僚笑道:“这小子在西域倒是玩出来了。也罢,老夫便去走一遭,看看他是不是真把戈壁滩变成了塞上江南。”
他如今虽挂着闲职在浮梁左右船舵,但在文坛影响力犹在,此行自然也要带上几位得意门生,准备好好写几篇游记诗词,若是风景不好,便骂他夏林一个狗血淋头,若是尚可,那也不吝笔墨。
金陵、苏州、杭州等地的文人士子,接到相熟友人转来的请柬副本,亦是议论纷纷。有人不屑,认为夏林一介武夫,不过是附庸风雅。有人好奇,想去亲眼见识那传说中的“能动的人物”和“白如雪”。
更有那功名心切的,觉得这是一个能得贵人青眼的机会。一时间,南下北上的官道上,多了许多结伴而行的文士车马。
长安城的反应则更为复杂。朝堂之上,秦王李建成面对来送信的使者,当着众臣的面,朗声笑道:“夏帅既有此雅兴,实乃西域之福,天下文坛之盛事。本王当派遣翰林院学士前往,一则观摩学习,二则彰显我大唐文教之盛。”
然而,下朝之后,长孙无忌府邸的密室中,气氛却截然不同。
“共赏丰收?哼,不过是粉饰太平收买人心的伎俩!”长孙无忌脸色阴沉,将请柬掷于案上:“他这是要借天下文人之口,为其在西域的所作所为歌功颂德!”
一名心腹低声道:“大人,我们是否要阻止……”
“阻止?如何阻止?”长孙无忌冷笑:“秦王已表态支持,陛下……陛下在西域与他……此时阻拦,岂非授人以柄?”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过我们的人也必须去。不仅要去看,还要带着眼睛和耳朵去看!看看他夏林到底有多少家底,看看那些是真是假,还有看看陛下……让下面的人机灵点,搜集一切可用之情报,尤其是那些不合时宜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