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惮
荀彧请求诛杀董昭,自不是什么突发奇想,而是思虑许久。
因为他辅佐曹操的最终理想,是让曹操成为大汉的周公,一扫乱象,还政天子。
而此前的曹操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和皇帝有矛盾,但那是内部矛盾。
对于荀彧来说,刘协年纪还小,容易受奸臣蛊惑。
所以他一直坚定的站在曹操这边,同时维护着天子的尊严。
这种行为不是自我矛盾,而是希望有一朝天下平定,曹操和天子可以和平相处。
可自从董昭谏言之后,曹操似乎就变了一个人。
不断替换朝中重臣,打压天子的威严,甚至有些僭越之举。
因为颍川派皆以荀彧马首是瞻,现在荀彧敢威胁他,那其他士人呢?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如此想了一会儿,他便点了点头,这才站直道:“如此也可,实则在下并非厌恶董公仁!”
“无须再言,董承此贼结交众将,必欲谋反!”
在曹操看来,荀彧这一番话是在威胁他,用助迁都来威胁他!
“然则昔日围猎之罪,却不可免,曹公当随我入宫请罪!”
“待审问清楚之后,尽皆斩首示众,此患可解也!”
“方才许将军前去送了令君,听闻事情紧急,便让在下先入书房。”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若刘备再敢攻之,彧当坐镇许县,为曹公御守后方!”
“从始至终,董承邀请的都是朝中旧臣。”
若是他方才没有向荀彧告罪,现在多半就会发怒。
本来他是有心和荀彧和睦相处的,可荀彧此言却让他意识到了一件事。
他正疑惑之间,便见曹操抚须笑道:“正是,方才吾与文若详谈迁都之事。”
“吾与文若相交数载,岂会不知文若为人。”
如此一番话语虽是出于公心,但曹操听在耳中,就变了一番模样。
而直到荀彧的身影消失在屋外,曹操方才缓步行到了案桌前坐下。
这句刘协小儿,显然是在试探郭嘉的对刘协的态度。
“不知奉孝前来何事,操怎未听仲康通报?”
“在下判断,必是天子赐衣之时,将诏书藏于其中。”
但郭嘉显然没有思虑太多,直接摇头道:
心想起身呵斥一顿,可现在确实离不开荀彧。
不是校尉,便是偏将,除了吴硕之外,皆掌兵权!如果不是想要造反,董承干嘛要和这些偏将打交道?
“偏将王服因酒醉,夜宿董承府内,次日放归。”
“此皆小事,主公,有件大事在下急需禀报!”说着,他便上前数步,将手上的小册子递交曹操道:“在下发现国舅董承等人近来举止异常,恐有谋反之意!”
自从典韦死后,许褚便接任了曹操护卫统领之责。
“然则现在董承等人已然,尚不知同党多少,主公当尽早思虑应对之策!”
可现在倒反天罡了,他曹操拥立天子,好处没多少,反倒给自己认了个爹。
虽说董承结交了不少将军,但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似我等主公麾下,皆无一人在其邀请之列!”
“不料此笔腐朽,刚一拿起,便断成两截。”
“便是天子真下诏与文若兄,文若兄也断然不应。”
“只一玩笑之语而已,奉孝何以这般上心?”
但经过他试探,似乎现在只有荀彧一个人有心。
但他不是喜怒无常之人,方才既然才给荀彧告罪,现在自然不可能翻脸。
但要他去给小皇帝道歉,他心中也有些难以接受。
“吾不在京中之时,荀彧可与董承有何交往?”
这个册子来源于曹操麾下校事,在秦瑱离去之后,许县大小官员的举动都会记录在册。
曹操一边翻着,郭嘉便侍立在前,低头道:
他这话就属于服软了,我知道你看董昭不顺眼,我把他先调走行不行?
曹操听得谋反二字,顿时心中大骇,忙接过册子忙道:“奉孝何出此言,不知有何凭证?”
这代表了什么?这件事的主谋不是别人,正是刘协!一想到荀彧今天让他入宫道歉,曹操便沉声道:
曹操一听,急忙将毛笔藏在案下,抬头笑道:
“愿尊主公之令,彧这便入宫向天子阐明明公之言!”
那这件事便简单不少,等官渡之战结束,他便寻机处理荀彧。
“待文若得到了天子之令,操再行入宫却也不迟!”
而更让他惊讶的是,董承结交诸将的举动,竟然在天子赐衣之后。
因为他判断董承谋反的依据,就是董承没有结交荀彧等人。
曹操这种行为,就和他原本的理想背道而驰了!所以荀彧细细寻思之后,断定了董昭就是祸乱源头!若非董昭谏言,曹操就还在正轨之上,唯有将董昭杀了,曹操才能继续充当周公的角色。
“次日,吴硕麾下小吏以探亲之名出城。”
他这么一番劝说之后,曹操自是转怒为笑道:
郭嘉一边说着,曹操看到此处,便已是面色发黑,抬起头道:
荀彧看他没有直接拒绝,顿时感觉心中一阵欣慰。
可他刚一抬头,便见一脸急色的郭嘉行入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