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青丘列岛、上林(阿拉斯加)、常春(温哥华/西雅图)等地,也都只有一些部落野人,这些野人连种粮都不会,去了也很难与其交易什么,当地也没什么金银。
“如果是民间海商自己去还好一点,稍微能榨出些油水,但对朝廷这样的跨洋远航来说,北黎洲远没有中黎洲的金银和橡胶重要,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直接去中黎洲,反正那里现在也已经建了据点,咱们就快去快回,几个月就能跑一趟。”
鲁锦闻言轻轻点了点头,想了想才说道,“所以先生是觉得北边那条航线无利可图了,所以想全力经营中间和南边那条航线?”
“不错。”汪大渊当即应道。
鲁锦这才说道,“不,北边那条航线也不能轻易放弃,朝廷应该將那些野人也纳入羈縻统治,並且让商贾过去经商,逐渐將那些土地都纳入大明的版图。”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露出不解的神態,如果说澄州岛(北海道)既可以作为跨洋的起点,也能做为补给站,同时又物產丰富,还能威胁日本,战略价值巨大,非常值得开发,那澄州岛以北的那些地方,他们就实在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了。
那些地方气候恶劣,粮食都种不出,人口也没几个,占了那里纯属亏本买卖,恐怕榨出来的那一点油水,都不够给官员发俸禄的。
鲁锦看著他们不解的表情,却说道,“北边那些土地,別看现在都是一片荒野,但其实还是有些价值的,我们去占南洋的婆罗洲干什么?不就是为了那里的气候,能种植橡胶,以及那块土地地下的石油吗?北边一样有石油!”
鲁锦转著桌上的地球仪,指给眾人说道,“这里,库页岛的北边,有几十亿吨的石油,足够整个大明用上百年,这里,流鬼国(勘察加),火山遍布,有很多的硫磺,还有木材,熊,兽皮,鮭鱼,只要想榨还是能榨出些油水的,最为关键的是流鬼国的位置,具有重大的战略地缘价值。
“还有上林(阿拉斯加),这里也有大量的石油,能让大明用上两百年不止,还有数不清的黄金,其他山林野兽更是不计其数,哪怕是常春(温哥华),这里的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
“或许这些东西现在看来对我们没什么价值,想要把这些財富开採出来也不容易,但是,我们是创业之人,我们是开国者,大明由我们建立,神州的权柄现在交到了我们手上,我们就得为神州的所有华夏子民负责。
“这些东西我们可以不用,但我们得多攒点家底留给后代,现在明明有机会,很轻鬆就能把这些地方占下来,有能力却不去做,將来便要追悔莫及的,几百年后,子孙后代想用却没有的时候,他们都要戳我们的脊梁骨的!”
几人顿时就不说话了,虽说鲁锦的眼光长远,但这也太长远了点,谁能看到几百年后的事情,谁又能知道鲁锦说的那些东西什么时候能用上。
但是鲁锦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先生说的也有道理,北边那些地方虽然重要,但凡事也要分个轻重缓急,现在咱们船少,能用的人也少,暂时集中力量开发一条航线也没问题,至於北边,等造出新式快速商船,到时候朕再安排其他人去经营吧。
“说回太平洋航线,如果要从澄州出发,將其作为固定的起始出发点,恐怕还要建立据点才行,这样才能方便补给,甚至还有对岸的金川、寓渚磯等地,以及回程时路过的檀州,最好都要建立据点,你的想法也是这样的?”
汪大渊点了点头,“陛下明鑑,臣確实有这个打算。”
“那航线改也就改了,更改时间又是什么意思?”鲁锦再次问道。
“是这样的,陛下之前跟臣说,南太平洋的颱风季是每年的六月到九月,可是臣这次返航时,是九月从香蕈港出发,先到金川,再到檀州,在檀州待到十月初一,才返航前往南洋的吕宋诸岛。
“按理说这段时间不应该有风暴才是,可是臣回程时偏偏就遇到了一次风暴,差点被吹到南太平洋的澳洲去,险些丧了性命,还是等天气晴朗之后重新测算了方位,才转到正確的航道上。
“所以,臣猜测是不是陛下家中传下来的海图记载有误,搞错了南太平洋风季的时间?”
“.”鲁锦闻言顿时一阵沉默,他不是学气象和地理的,所知也都是义务教育和高中那些东西,到了大学学习机械和材料专业之后,就再没怎么碰过地理了,因此听到汪大渊的疑问,他自己也有些心虚,莫非真是自己记错了?
想了想鲁锦还是诚实的说道,“朕学的东西比较杂,地理確实不是朕专精之学,確实存在记错的可能,所以先生有什么想法?”
汪大渊当然不能挑鲁锦的错,所以他又说道,“陛下所说的六到九月为风季,我想这放在西太平洋还是没错的,正好与中国江南的梅雨季重合,而南太平洋和赤道附近,气候则可能有些不同。
“臣返航时路过新斤府,和李彬李站长也有过一番交谈,据他所说,他在新斤府的这两年时间里,雨季都是在当年11月到来年3月,次年的4月到10月为旱季,正好是冬春下雨,夏秋乾燥,和国內这里完全是反著来的。
“而且即便出现大风天气,也都跟雨季重合,旱季是不会出现大风的,所以臣猜想,会不会各地的雨季旱季並不跟中国一样,颱风季节都是和雨季重合的?
“另外臣今年返航的行程,似乎也能印证这一点,九月从香蕈港启程然后到檀州岛,九月到十月这一整个月的时间都没下过雨,更没有大风,反而是从檀州离开向西前往南洋的时候,十月初一以后,路上隔三岔五就有一场雨,还遭遇了一场风暴。
“所以臣猜测,北赤道暖流这条航线的风季,会不会是从十月才开始的?按照其他地方的雨季多为四个月到到半年的规律,那么这条航线的雨季,会不会是从每年的十月到来年二月,或是四月,五月到九月之间才是旱季?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从黎洲返航的时间就需要调整了,最好是避开雨季和风季,赶在旱季的时候返航,路上会更安全一些。”
汪大渊说的很委婉,用词都是猜测,怀疑,推理等等,毕竟皇帝是不能犯错的,他总不能直接说是陛下不学无术,记错了风季,差点把他们害死吧。
鲁锦闻言也点了点头,“先生的猜测还是合理的,朕毕竟只是从书上看来的,或许记错了也说不定,而先生却是亲眼所见,更能令人信服,所以依先生之见,航行的时间应该如何调整为好?”
汪大渊当即道,“臣以为,应该三月从建康出发,抵达澄州岛之后,在那里等到四月初一,四月再从澄州前往黎洲,这样大概率就能避过风季,从澄州到金川或是寓渚磯,大概要40日左右,再从金川前往香蕈港,也要20日左右,这样去的时候正好是两个月,当年六月抵达香蕈港。
“然后在香蕈港待一个月,七月初就要立刻返航,赶在十月之前抵达南洋,十月之后再从南洋回到建康,抵达的时间应该是十一月初,这样能在国內休息五个月的时间,来年三月再次出发,还能避过沿途所有的风暴。”
鲁锦闻言皱了皱眉,“那这样就没办法在黎洲待多长时间了,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卸完货,补给完,休息个几天就要立刻返航,再想在黎洲做什么事就难了。”
汪大渊当即摊手无奈的说道,“陛下,其实就算不更改时间,当年五月出发,七月到黎洲,十月返航,且不说风暴的事,三个月的时间也很难在黎洲做什么,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决定在黎洲多逗留了一年,否则连收集陛下说的那些种子都来不及。
“陛下若打算长久经营黎洲,不如专门遣人带几条船在黎洲常驻,几年一个任期,这样办起事来也能更加从容,而如果只是跑固定贸易航线的话,一个月的时间用来卸货、补给,也完全够用了,毕竟香蕈港已经建立了据点,可以长期负责和土人交易物资,大明的船只只负责来回运输即可。”
鲁锦这次当即点头道,“先生说的不错,那看来还是得往黎洲加派人手和船只。”
说到此处,鲁锦顿时扶额道,“看来这次要新建的据点不少啊,澄州要建,檀州和金川,寓渚磯也要建,黎洲中部那边,除了香蕈港之外,最好在中部地峡(巴拿马)那里也开闢一个据点,尝试沟通两洋,另外印加那里也要建个据点,方便收集印加的金银。
“对於建立这些据点,先生可有什么建议?”
汪大渊闻言立刻说起了他在澄州买了一个阿伊努人少年的事,还有他在夏威夷的檀香山装神弄鬼,忽悠土著要建个妈祖天妃庙的事,这都是为以后建立据点提前做的铺垫,现在这不就马上要用到了。
(本章完)